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游骑兵虽然破坏力很强,但却无法攻城,最多只能做到劫掠地方,却无法真正有效的威胁到河东郡和河内郡的诸多大县。司马懿或者司马师要是真的能顶住压力不回援的话,骑兵过河的意义就不大了。
但。现在这个办法,已经是尽量能兼顾的办法了,战场上的事情,是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的。
洛阳的安危,比攻略河东郡更重要。
诸葛亮的办法虽然也不完美,但至少比张溪的办法要安全一些。也只能这样了。
在跟诸葛亮商议已定后,张溪在洛阳城内休整了三日,第四天,领兵往洛阳以北的孟津渡前进,去支援还在孟津渡坚守的张翼,王昶等人。
而诸葛亮继续坐镇洛阳,防备巩县司马懿,同时等待马岱率领的羌胡游骑兵到位,安排他们进行下一步的进军路线。
张溪一路行军,用来不到三天的时间,抵达了孟津渡前线。
毕竟是马上要接近战场了,虽然着急救援,但该有的战斗准备还是要做好的,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而顺利抵达了孟津渡前线,跟王昶汇合了之后,张溪才知道现在孟津渡的真实战况如何。
张翼现在还在孟津渡坚守,但实话实说,孟津渡张翼已经丢了四分之三了,就剩下南面的一个角落,张翼还在死拼硬抗。
而王昶呢,领军抵达了这里后,曾经试图劝说张翼直接退出孟津渡,在外围另立防线防守,但张翼并不同意。
而张翼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自家兵少。
<divclass="contentadv">一旦放弃坚守孟津渡,把敌军放出来打,那么就等于是两万多汉军要直面七八万魏军的进攻,从兵力优势的角度讲,这么做并没有任何胜算。
倒不如继续堵着孟津渡的南门,一路拼消耗,说不定还能多撑一点时间。
王昶也不得不承认,张翼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么以来,张翼就必须面临自己七八倍兵力的魏军围攻,而王昶带来的两万弘农郡兵,除了帮助张翼巩固一下两翼防线外,根本什么忙都帮不上。
偏偏王昶还无话可说,因为亲自赌住孟津渡的,是他张翼本人。人家是用自己的命在争取时间,并不是拿别人的命当炮灰,你让王昶能说什么?!
好在张翼的坚持,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的他终于是撑到了张溪领兵抵达。
而张溪领兵抵达孟津渡附近,从王昶那边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立刻开始琢磨着,怎么坑一把孟津渡的魏军。
要坑人嘛,首先肯定是要出其不意。这样的话,就不能让魏军察觉到自己已经领兵来援了。
为此,张溪不惜再折腾一次,偃旗息鼓的领军后撤三十里,只留下王昶所部在孟津渡外围防守。
其次呢,张溪下令让张翼放弃坚守孟津渡南门,后撤跟王昶军汇合,把魏军放出来。
最后,张溪会让王昶诈败,往自己所在的方向撤退,等到魏军追上后,张溪就会用从诸葛亮那边磨来的诸葛连弩,教一教司马师和夏侯霸怎么做人。
招数不算新鲜,但这种套路,不知道让多少将军吃过亏,上过当有时候在战场上啊,越是简单的计策,反而越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