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696章 合议(第2页)

第696章 合议(第2页)

关中之地,不管从军事,政治,经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都非常重要,因此,关中之地的守卫,肯定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张溪建议在左冯翊迁民军屯,这个方案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肯定是要作为基本框架来执行的。

至于怎么军屯,诸葛亮虽然赞同张溪的抽调郡兵戍边的想法,但是呢,肯定不能跟张溪想的那样搞,那样太过于消耗士卒了。

如果只是在雍州所部招募郡兵戍边,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儿,但荆州和益州距离雍州都太远了,你让这些地方的郡兵来雍州戍边,他们能不能适应雍州的气候水土先不说,这路上一走就得走好几个月,一来一回小半年呢,这样的戍边,意义何在?!

再说了,也没有州郡每年都要发动六万以上的士卒去戍边的啊,两汉以来,除非是边疆有重大战事,否则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戍边行动。

因此,诸葛亮建议,即使要恢复戍边制度,兵力也该控制在万人左右,由各州轮流承担,但戍边的做法是对的,雍州这地方,缺什么都不能缺人。

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诸葛亮建议刘备采纳黄权的建议,可以适当的放开一些蜀中世家,甚至荆州世家们北上雍州的通道。

因为除了这些大世家,你从其他任何地方调集丁口北上雍州,都没有那么容易。

百姓恋家,一般轻易不愿意迁徙,只有那些被世家放弃,但又没有自己土地的隐匿丁口,才有可能愿意北上雍州拼一个出路。

至于左冯翊布防的问题,庞统建议的重点布防也没错,至少在左冯翊丁口彻底恢复前,或者是军屯形成规模前,是根本无法全面保障左冯翊的防务的,只能是重点布防,守住几个比较重要的要点城池。

经过诸葛亮这么一番抽丝剥茧之后,刘备总算是厘清了思路,按照诸葛亮的建议,做出了决断。

第一步,趁着如今北伐军还在长安,武力有保障的时候,先进行迁民,把左冯翊原本的数万百姓迁徙到右扶风去,充实右扶风人口。

第二步,从明年开始招募雍州郡兵训练,形成后备武力,再加上明年征发过来戍边的一万其他州郡兵,采用重点布防的方式防卫左冯翊。

这样,即使刘备明年带着北军撤回成都,赵云带着雍州兵团撤回凉州,问题也不会太大。

第三步,就是利用世家对雍州土地的渴望,开放雍州土地交易,允许外地世家进入雍州,以丁口和钱粮来换取获取雍州土地的资格,这样不仅能补贴一部分中央财政,雍州刺史部也能通过出售土地换取一部分地方财政,补贴一下这两年赋税上的损失。

经过诸葛亮的再三规划,一个详细的计划已经形成,这个计划之下,庞统和黄权自然没有意见,就是张溪这个新任的雍州刺史,也没有了任何意见。

因为按照诸葛亮的方案,左冯翊的耕地最多也就是荒废一年。权当是轮耕了,不仅不会荒废土地,反而有利于增加土地肥力。

左冯翊军屯的事儿,就这么讨论解决了。

但复设丞相的事儿诸葛亮闭嘴了。

是的,诸葛亮对此没有任何表态,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因为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如果刘备真的复设了丞相,这个丞相的职位,肯定是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当然也知道,因此,他在这件事情上,赞成也不是,反对也不是,甚至和稀泥都不是。

既然说啥都有错,诸葛亮索性什么都不说,一切听从陛下安排就是了。

可诸葛亮可以不说,其他各部首脑,包括从荆州过来的徐庶,王基,汉中过来的刘巴,法正,甚至是张溪,张飞,都有话要说。

倒不是说大家都反对复设丞相,只是有些事情的后果,必须要考虑清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