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说到底,劫掠百姓的也是魏军,就算跟王昶没太大的关系,难道跟满宠,跟那个大魏朝廷也没关系么?!
这一路上,张溪领兵一路走,一路接济百姓。
有些是倒霉催的让押送郡兵给抢了的,有些则是不愿意跟随魏军迁徙而躲入山林,却因为粮食准备不足,大冬天也没法打猎生存,不得不出山寻求活路的。这些人,张溪是真的不能不管。
闹得张溪又是也感慨。别人到了一个地方,遇到的百姓都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换成自己了,怎么就成了救济大队长了?!
而且吧,后来张溪也琢磨过来了,自己遇到的这些百姓,不管是被人抢了的,还是从山里出来的,基本都是差不多地方的人,也就是说,张溪即使代表刘备收拢了这些人的民心,以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效率,影响范围也不过是几个村子,甚至连县城都到不了。
救济了数千人,汉军仁义之名,最多也就是在关中的几个村子里流传。相比较于偌大的关中地区,这点名声,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和影响力。
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正比,闹得张溪领兵抵达潼关,安营扎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领兵直抵潼关城下,他要亲自骂阵。
不用想了,经过三四次耽搁的张溪,肯定是跑不过长安的魏军援军的,这点上张溪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这次亲自出面骂阵,主要是想看看,到底是哪个缺德玩意儿领的军,居然干出劫掠百姓口粮的事儿来。
真的,虽然这年代的军队分属势力不同,但军法却是通用的,七禁令五十四斩都是一样的劫掠百姓,是明确的五十四斩之一。
要搁张溪手下,这种领军将领,有多少个杀多少个,绝不留情。
这几天给张溪气的不轻,因此,他难得的冒险亲临潼关,要求潼关主将出阵答话。
这属于战前古礼,这种答话一半是用来劝降或者劝说退兵的嘛,哪怕双方说呛了也不能直接开打,必须得双方回营后再正式作战,属于一种礼节性的会面。
只是张溪也不确定,这种书上记载的古礼,在这个战乱的年代,还有几个人愿意遵守。回头万一潼关守将是个莽夫,根本不懂什么意思,直接弓箭招呼可咋办?!
所以啊,就张溪那个胆小谨慎的性格,能主动提出跟潼关主将答话,可见是真的气到了。
但好在,如今的潼关守将,是王昶。
太原王氏出身,世家子弟,就注定了王昶不可能在这种古礼上怠慢,一听说张溪要约请自己阵前答话,王昶二话没说的就答应了。
当然,王昶现在多少有些小得意。
自打跟张溪交手以来,一共两次正面交锋,一次是作为副将,轻易被人看破自己的疑兵计,一次是作为主将,轻易被人调虎离山,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次,难得自己后发先至,在不利的条件下急行军,抢在了张溪前面进驻潼关。这种略胜当世名将一筹的小成就感,还是挺让王昶感到高兴的。
王昶终究是刚刚入仕没多久,对上被世人认可的名将,还是有点好胜心的。
因此,王昶领军出关,在关前跟张溪面对面的时候,还有心思说这么一句。
“张将军,别来无恙乎?!”
那意思吧,就是显摆一下,虽然以前总是我吃亏,但这次,是我先到的潼关。
可张溪一看到王昶出现,顿时这个火气就压不住了。
在张溪得到的情报里,王昶应该是败退往长安了,现在却突然出现在潼关不用问啊,那支从长安来支援潼关的队伍,肯定就是王昶为主将的啊。
一想到这里,张溪顿时火冒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