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背景的商人,当然是拾掇着官场上的人物,联络在都察院的同乡或者同年弹劾他们。
这两年,地方上没出什么事儿,倒是弹劾勋贵的奏疏多出来不少。
往年一年下来也就十来份,现在是暴增到三四十份。
这帮人有点牛皮糖,粘着就不好撕掉。
从经商到参股,都是水磨硬泡想要参股魏广德的生意。
好吧,他眼光好,投资的项目貌似都能大赚。
过去他们看到蒙古人,想的都是取他们项上人头,拿回去报功,赚十两银子。
而现在,看到蒙古人必然是先问对方有没有羊毛要处理。
蒙古商会这两年羊毛织品在大明北方卖的极好,产品甚至已经进入南方市场,在苏杭等地,富户冬季的着装已经从棉衣变成了毛呢。
当然,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还是习惯穿皮草。
自己这又捣鼓出一个商会来,魏广德预感这帮人很快就会有所行动,应该又是让几个国公抬着银子往府里送,要求参股。
关键他还真不好拒绝这帮地头蛇。
别看魏广德名头大,一张帖子就能办成很多别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事儿。
可别忘了,这帖子也不能轻易示人。
拿出来,那就沾染上因果,以后洗刷不掉。
所以,商会生意上的事儿,魏广德只是站在后面,主要靠这些小股东出面摆平。
这些人手里握着刀把子,有时候比官府还管用。
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魏广德又收到了宣府郑洛的书信。
果然不出所料,三娘子不愿意改嫁黄台吉,这让黄台吉不得不推迟上位的时间。
事儿,已经由黄台吉和三年自各自修书送到宣府。
郑洛的奏疏,连同两人的文书一起送到京城,还有就是这封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前魏广德书信告知过遇到此事如何处理,为了表现朝廷的郑重,自然不能随便表态,把皮球踢到京城来。
看到书信,魏广德知道明天内阁怕就是处理此事了。
果然,第二天宣府的奏疏就直接被送到首辅张居正值房。
然后,就是张居正召集了所有阁臣,让他们看了蒙古现在的情况。
所有人早就被打了预防针,倒是没人觉得诧异。
“我看此事就按照之前所说,奏上去,请宫里批红,就派人去劝说三娘子。”
张四维开口说道,首先表达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