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点点头,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周亚夫因被怀疑谋反,最终绝食而死。
“那陛下认为,若你是景帝,会如何对待他?”
魏广德面露笑容,很平淡的问道。
“囚禁在府中,保留体面,毕竟‘七国之乱’时,他确实立了大功劳。”
小皇帝思考以后说道。
“陛下认为周亚夫有罪?”
魏广德笑问道。
“虽然朕也认为,周亚夫置办甲胄或许真的是殉葬所用,但那又如何,朝廷有明文,禁止私藏甲胄。
他身为宰相,当然知道此为律法,却依然在府中收藏,自然有罪。”
小皇帝朱翊钧一脸严肃说道。
魏广德盯着朱翊钧半晌,让小皇帝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更多或许是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的时候,魏广德才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说的确实没错,周亚夫私藏甲胄一事儿,按律确实有罪,即便他辩称是其子在操办,他并不知情。”
实际上在古代,甲胄一直都是被视为战略级装备,私人家中是绝对不允许收藏的。
即便是大明的军户,家中也只能保存祖先留下来的甲胄,也就是鸳鸯战袄或者曾经使用过的铠甲作为纪念。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武将家族能保留下来的铠甲也不会很多,不够区区数套而已。
这对于大明来说,当然不算什么,毕竟大明军卒的披甲率是历史最高。
是的,大明即便是最差的卫所,披甲率也接近五成,而精锐边军的披甲率能够高达八成以上。
不要认为大明军卒大量使用棉甲,只有军将才使用铁甲,是不是棉甲防御力不好,其实棉甲的防御力相当优秀。
当然,这是指保质保量那种,偷工减料的不算。
十多年后的援朝战争中,数万明军就能击退数十万倭寇,其中可不仅仅是明军火器优良,而正是明军边军精锐的高披甲率,让明军能够以一敌百。
事实上,当时中日战争中,明军以火炮占优,而日军则是铁炮有数量优势。
但是,日军在“战国”所仰仗的铁炮,在面对明军披甲士兵后威力大打折扣,用日本的话来说,就是“弹矢不能破”,甚至有记载,“箭也立不起来,刀也切不动”。
不仅是日本刀捅不进明军盔甲,威力更大的竹枪也捅不进去,这可不是后世的段子手编造出来的,日本一些私人笔记中就有此记载。
当然,日本官方史料大家看看就好了,如“《太阁记》第15卷、《立花战功录》、《加藤家记》、《久国杂话》:碧蹄大捷,击败明军百万,斩首3万8千余”
好吧,指这一战就把明军援朝全部给杀光了。
实际上,万历援朝战争打了两次,第一次大明出兵四万,第二次出兵近十万,共计十四万人上下。
日本第一次出兵十五万,第二次增兵至三十万,丰臣秀吉投入了十万预备军和六万卫队。
至于最出名的“碧蹄馆”一战,大明参战兵力五千余人,遭到三万到四万日军围攻,战后明军伤亡两千余,其中当场阵亡二百多人,日军伤亡五千余,阵亡不详。
而这一战最明显的就是,日军武器对明军杀伤力有限,明军可以正面冲击人数占优的日军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