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良久后,俞大猷才下令道:“此事,我会先禀报朝廷,由朝廷定夺。
此番目标是澎湖,一切以消灭盘踞在澎湖的倭寇为首任。
待消灭倭寇后,船队可绕行东番岛一圈,观察其上是否有倭寇踪迹,到时一并上报。”
俞大猷这么说,部将大多心知肚明,这是给好听开口子留个理由。
如果朝廷想要对东番岛出手,则就会利用他们的奏疏上表述东番以被倭寇盘踞的理由,出兵东番。
是的,东番岛上是有人的,只不过不接触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是倭寇还是原住民。
分不出来,那就只能疑似倭寇活动。
在当下,浙江刚刚遭遇了倭寇袭击,虽然这股倭寇即将被他们消灭,可朝廷上对此肯定也会施以雷霆手段,主要就看朝中大人们是否有取东番之心。
南洋水师东行,向着大海而去。
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大获全胜回归大明之后,他们此行也会被载入史册,因为这次事件终于给了魏广德出手的机会,名正言顺把东番岛,或者更应该叫做小琉球的台湾纳入中国版图。
既然东番岛上有人生活,又没有王法体统,只是无知乡民,自然该感受到圣人教诲,学会礼仪尊卑。
两月后,京城收到俞大猷的急报。
魏广德在看完战报后,当即以此为题写了一份奏疏,详尽把东番岛可谓福建屏障,佑护东海安宁的作用写出。
又着重强调东番没有政权,虽然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东番岛南北建立卫所,迁移卫所军户过去。
同时,魏广德又摘取战报上关于此时东番岛上环境的描述,参天大树随处可见,郁郁葱葱。
写这个,当然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美丽之岛,而是大明现在出现缺乏上好木料的窘境
当然,这个缺好木料主要是指江南地区。
经过多年开发,此地森林已经大多被开荒,林木资源已经枯竭。
现在朝廷采办巨木,已经多从琼州和西南置办,千里迢迢,运输也极为麻烦。
用魏广德的话来说,明军上岛可为当地原住民带来圣人教诲,让他们开慧明智,乃是大功德之事。
如果将南直隶及浙江的工部船厂迁移两处,可为南洋水师解决海船建造的材料难题。
在此之前,大明海船木料,大多已经是从广西运送去浙闽船厂,运输费用高昂不说,危险也很多。
魏广德这样写,目的自然也是想把东番岛打造成水师基地,使其成为南洋水师母港。
以岛上资源,完全可保证大明水师数百年的建设。
“善贷,你迁移卫所去东番,还要教化当地百姓。。。。。”
内阁值房,张居正右手不断揉搓扶手,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合理的理由反对他的话。
张居正其实也是很纠结的,上次想着开疆拓土,结果引来数千人被王杲部屠戮的消息。
开始消息被严格封锁还好,可是当朝廷对辽东用兵后,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
为此,他和魏广德都遭到了科道言官的数道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