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朝中其实支持互市的声音不小,只是当时嘉靖皇帝强行拒绝了这个方案,根本不和朝臣进行辩驳。
或许,这事关皇帝的脸面,到死他都要坚持。
就在这是,张居正也走进了首辅值房,看到高拱先一步到达也不奇怪,只是拱手向二人行礼。
“叔大,这里有大同总督王崇古和巡抚方逢时的奏疏,你先看看再说。”
李春芳开口说道,把高拱刚看过的奏疏又递给了张居正。
在张居正还在看奏疏的时候,魏广德和殷士谵也联袂进入屋里。
等几个人都看完奏疏后,没有预想中的激烈议论,屋里陷入了沉默,都在思考奏疏里的建议。
俺答汗的孙子降明,俺答汗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交换吗?
魏广德表示有点怀疑,甚至一开始他都不认为哪怕能够换取到一个白莲教徒。
在魏广德的意识中,俺答汗应该会要大明放人,不是谈条件,而是要求,否则就直接开战。
除了武力胁迫,魏广德不认为俺答汗会谈条件,所以看到这份奏疏后,他第一反应是王崇古、方逢时异想天开了。
不过看到后面,王崇古陈述了从把汉那吉嘴里知道的更多草原事,以及“庚戌之变”前后发生的事儿,魏广德又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互市,似乎是俺答汗一直追求的,求而不得自然就只能抢。
甚至,王崇古把“庚戌之变”发生前,边将为迎合圣心擅杀蒙古使者的事儿都有详细介绍。
“若是上策可以实现,自然最好,可以平息战火,甚至结束九边之危。”
终于,魏广德还是率先开口说道。
殷士谵也是出声附和了魏广德的意见,倒不是他没主见,而是既然是上策,自然有可取之处。
不管张居正的建议还是王崇古的中下策,都势必有一场大战要发生,能够避免而大明又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自然是最好的。
张居正此前认为大同可以决战,但现在看到这份奏疏后,态度也有所变化。
因为对边境实情的不了解,他和魏广德一样,根本没想过能够谈判解决此事。
“若是能以此为契机,和俺答汗讲和,以互市为条件让其称臣,确实对朝廷最有利。”
张居正终于还是开口道,“不过,我担心这消息传出后,百官会反对和蒙古的和解。”
“自“庚戌之变”后,我大明朝臣几乎就再没人说互市了,也是因为先帝态度坚决的原因。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继续强硬下去,对朝廷其实也是不利的。
如果九边危机能解,最起码边屯恢复,朝廷的负担就能减轻许多。”
殷士谵却说道,“所以,不用担心百官反对,有反对必然也有支持,主要还是陛下那里的态度。”
殷士谵的话正好说中重点,只要隆庆皇帝有心答应,百官反对其实也无用。
当然,前提是内阁也支持,并且愿意全力推动此事。
而殷士谵也恰好说出了和谈带来的最大好处,能够缓解大明窘迫的财政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