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尚书虽然并不惧怕内阁阁臣,可一下子要面对两个还是有些吃不消,关键徐阶这会儿老神在在坐在那里并没有帮腔的意思,高仪也不打算在这里和高拱、郭朴争论,还是等一会儿人到齐了再说。
不多时,徐阶值房的书桉上就已经堆满了奏疏。
还好,大家来之前就把这些进行简单分类,支持和反对的分开放置,可一下子也反应出朝廷百官的意见,9:1的悬殊比例让高拱等人脸色都愈发不好看起来。
“今日请诸位来内阁,就是为了昨日之事,我就不敷言,只说内阁的要求,各人的衙门要管理好,公务不能耽搁,否则今年京察,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徐阶澹澹开口说道。
“朝廷公务自然不能耽搁,吏部会关注这段时间各衙门的情况。”
杨博是个聪明人,马上就接话道,算是附和徐阶的话。
点点头,徐阶继续说道:“别的衙门先不管,只要六部和都察院不乱,朝廷就能平稳运转,这也是我今日请诸公来此的目的。
可以议论,但不准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禁止官员私下串联生事。”
杨博能从嘉靖朝到现在隆庆朝一直都位列高官,自然见风使舵的能力是不俗。
之前高拱帮他说话,斥责过科道,加之有裕王的关系,所以他和高拱有段时间走的很近。
可是在他发觉高拱的一些毛病后,最终还是果断放弃高拱,而是选择支持徐阶。
毕竟,山西官员还需要他这个大老为他们遮风挡雨。
在这里,不得不说杨博的处事方式,真的没话好说。
在严嵩当道的时候,他可以和严世番坐在一起开怀畅饮,聊得也是百无禁忌,在此期间他和徐阶等人关系也处理的非常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严家倒台后,他又适时想裕王府伸出橄榄枝,通过满足魏广德等人的请托向裕王示好。
八面玲珑,不过如此。
关键,他做为六部堂官,在朝堂上本就举足轻重,可在暗中偏袒老乡的举动,却能成功瞒过大部分朝臣,直到被眼尖的科道发现,险酝成重大事故。
可就算这样,朝中依旧有人愿意帮他开脱,打压科道言官。
审时度势,知道应该倒向谁才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眼光也算一绝了。
“王大人。”
这时候,徐阶又转头看向王廷说道:“都察院那边,你要尽全力管好,不止是让他们不要闹事,更要发动御史,纠察百官串联、合谋等不法事。”
堂官,可以对下属办事能力进行评价,吏部这把刀可以影响到官员的升迁,而真正对百官最有杀伤力的还是都察院。
只要御史能够稳定下来,其他衙门的官员才不敢造次。
谁要是不按规矩办事,御史一封弹劾就可以让他狼狈不堪,甚至就此结束仕途。
徐阶不怕隆庆皇帝把事儿拖延下去,这只会让百官心里的怨气积累,到时候只要稍加扇动,火山口就会对着高拱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