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当年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短短一千字出头的散文。
对于一名文学编辑来说,基本上都是两三分钟就能够看完。
然而这一次。
无论是老高,还是旁边的编辑,愣是看了将近十分钟,两人依然对着电脑发愣。
这是西楼写的散文?
这是西楼写的《白杨礼赞》?
两人在这一刻,彻底没有了声音。
就连脸上表情也变得呆滞。
如果王默在这里,肯定会居高临下,露出淡淡的冷笑。
你们继续嘲讽啊?
你们继续不屑啊?
居然瞧不起他。
以为他不会写散文。
好吧……他的确不会。
但他有系统啊!
吓不死你们。
毕竟,王默拿出的这篇《白杨礼赞》,可是堂堂大文学家矛盾的代表作!
《白杨礼赞》的文字通篇看起来都十分的朴素无华,就仿佛跟白杨树一样平凡得随处可见。没有辞藻的堆砌,没有美丽和高贵的展示。
然而,就是这么一篇文章,它真正写的却并不是白杨树,而是通过白杨树赞美了勤劳朴实的老百姓、赞美了伟大的革命先烈、赞美了无数默默无闻英雄们的风险精神。
这样的文章,他们如何不震撼?
当然。
其实其它作家写的散文,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寓意。
譬如:
蔷薇花,寓意了纯洁的少女。
细叶寒兰,寓意了高贵的公主。
但是在《白杨礼赞》这种看似朴实却无比崇高的寓意面前,那些散文的寓意不值一提。
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