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巷战仍告失败,张士诚逃回皇宫准备自尽。
被部将救下后,张士诚被押往应天。
朱元璋希望能感化张士诚,推心置腹地交谈。
张士诚只是淡淡了回了句,“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
朱元璋微微叹气,不复多言,成全其死志
九月底,徐达、常遇春统兵回到应天,吴王下令论功行赏。
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出征将士全有赏赐。
廖永安的灵柩被迎回应天安葬,吴王悲痛万分,亲自撰写悼文并迎祭于郊外。
此时,廖母已经去世,木槿身为廖永安的遗孀,在廖家地位最高,将廖永坚之子廖升收养在膝下。
廖升为廖永安披麻戴孝,扶棺送葬。
木槿哭了,哭得很伤心,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把她放在手心上疼爱、呵护。
廖永安在世时,木槿从未珍惜。
当失去之后,才发现自己现在享有的一切都来自这个男人的一腔真心。
徐达、常遇春攻下湖州后不久,张士诚企图以廖永安逼迫朱元璋退兵,廖永安誓死不从,自尽而亡。
曾对廖永安多番照顾的元将蛮子海牙不知去向。
有人说已被张士诚秘密处决,也有人说已逃回大都。
吴王派出多批人马四处查访,均无功而返。
“不用再查了”,子薰道。
子薰曾寄养在蛮子海牙家四年多,后被秘密扔到破庙,若不是遇见当时只是穷苦和尚的上位,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意外。
这段过往横亘在子薰蛮子海牙之间,无法抹掉。
就算来到应天城,蛮子海牙也很难心无旁骛。
还不如现在这样,顺其自然,尊重对方的选择。
王爷对蛮子海牙也无心招降,到处查找只是为了子薰心安。
子薰既然不想再找,那便就此停止。
十月,王爷下令百官礼仪由尚右改为尚左,李善长为左相国,仍为百官之首。
不久,御史台设立,刘先生任命为御史中丞,正二品。
在御史中丞之上,为左、右御史大夫,均为从一品,分别由汤和、邓愈担任。
汤和、邓愈常年征战在外,只是挂名,御史台实际主事之人为刘先生。
大都督府大都督,也是从一品,文正之后,大都督之位一直空悬,王爷没找继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