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废太子另立,太子想让皇帝提前退休。
为了除掉对方,双方派出了得力心腹。
御史大夫老的沙效忠于皇帝,他想干掉太子。
宦官朴不花是太子的铁杆粉丝,对皇帝要废太子的想法十分不满。
在皇帝和太子正面对峙前,老的沙和朴不花先掐了起来。
老的沙打算搞掉朴不花,被太子发觉。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老的沙脚底抹油溜了。
跑哪儿去了呢?到了孛罗帖木儿的军营。
太子岂是那么好惹的?
第二年三月,太子逼迫皇帝下旨削夺孛罗帖木儿的兵权与官爵。
孛罗帖木儿脾气也不下,仗着手里的兵力,他拒不奉诏。
敢抗旨?
皇帝下旨令王保保出兵讨伐。
孛罗帖木儿并不应战,虚晃一枪,进逼大都城下,劝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一看形势不对,马上改变策略,从谏如流,下诏恢复了孛罗帖木儿的官职和兵权。
好汉不吃眼前亏,太子匆忙逃走。
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折腾,几个回和下来,元军自然也就没有精力管江南的战事了。
解决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是张士诚。
为解决后顾之忧,朱元璋再次向王保保通好,对王保保一顿猛夸,而且还表示乐意出兵帮忙打孛罗帖木儿。
张士诚投降元朝时,本想获封王爵,但是元朝皇帝没同意,只是封张士诚为太尉。
由于和心理预期相差甚远,张士诚不太高兴,虽然接受了元朝的官爵,但是并不卖命干活,仍旧将城池、兵马、钱粮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并且趁虚而入,抢夺地盘,扩张势力范围,甚至把濠州收入囊中。
地盘扩大了,总该能当王爷了吧,但是张士诚遭到拒绝。
太没面子了,张士诚一咬牙,一跺脚,再次称王,与上次自称周王不同,他这次自称吴王,和朱元璋一样。
不再对元朝的王爵心存幻想,张士诚也就不再出粮食运到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