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用不在了,虽然由亲弟弟冯胜接管其部,但是冯国用的地位却是冯胜短时间内无法接替的。冯家的势力被大大削弱。
邵荣与冯家联姻所能得到的好处,所能给朱元璋增加的威胁与压力,都随之减少。
或许应该给邵佐筹谋另一桩婚事,邵佐迟疑未决,无奈邵佐是一根筋,成天嚷嚷着非钰瑶不娶。
在邵荣的三个儿子中,邵佐为长,也最为出色。
邵佐的婚事应慎之又慎,如果实在无法说服邵佐,也只能将就着娶了钰瑶。
可是,即便邵家想娶,冯家也未必想嫁。
冯国用去世前一直在想尽办法阻拦。
冯夫人向以丈夫为天,冯国用去世后,钰瑶与如夫人来往最为密切,钰瑶的婚事必然要得到上位的首肯。
有求于人,在心理和气势便弱了一些。
朱元璋当着众将领的面,问邵荣是否同意成立大都督府时,邵荣只能忍下各种委屈和不甘勉强答应。
击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的声望日隆,想趁热打铁,对所辖机构进行改造。
小明王的龙凤政权模仿元朝的制度设立机构,枢密院是军事机构。
刘先生认为应该加强上位对军队的控制,为日后称王做准备。缓称王并不等于不称王,很多事需要提前谋划,称王的下一步当然是登基为帝,这一切,刘先生早就想好了。
上位乃天命所归,没必要对着一个放牛娃俯首称臣。刘先生口中的放牛娃是指小明王翰林儿。
大都督府成立后将取代枢密院成为吴国公麾下的最高军事机构。
在刘先生的建议下,朱元璋任命亲侄子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内外诸军事。
徐达、邵荣、汤和、冯胜、常遇春等高级将领都在行中书省任职,李善长也被提升为参知政事。
此前,在队伍中,邵佐是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朱元璋是左丞相,邵荣的地位仅次于朱元璋,是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邵荣的地位相对下降了,心中自然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拿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与朱元璋相争。
一步错步步错,或许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尊朱元璋为上位,邵荣无比懊恼。
本以为只是一个称呼,不关乎实力。可是,朱元璋竟然把这个称呼逐渐转化成了实际的调兵遣将权、人事安排权、甚至机构改造权。这一切,朱元璋做得水到渠成,名正言顺。
朱元璋召集诸将商议成立大都督府一事。
徐达、常遇春、冯胜挺身而出,大呼“上位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