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方略,并未获得支持!朝廷作出了折中的决定,不迁都、也不议和,要姜伯约凭借汉军主力拒敌!
诏令姜维率军抵御曹兵,不得弃守涪关,置涪县百姓、将士家眷于不顾。同时调诸葛丞相之子诸葛瞻、前往绵竹关驻守。
这倒是最不让人意外的结果,成都各种主张的人都有、时间又紧迫,大概也只有折中,才最不容易立刻引发内乱罢!
姜维卷起帛书,递给了董厥。一旁的司马师道:姜维看向司马师道:
二人拱手,跟着姜维走出了房间。他们走到夯土台基上,径直进县寺阁楼厅堂。
一群将领已然等候在此,纷纷向姜维执礼。姜维道:
众人这才分站两边,站好了队伍。董厥走到北面,展开了帛书,大伙纷纷跪伏在地、行稽首之礼。
尚书仆射读完诏令,姜维随后起身,走
到前面、开口断然道:
诸将沉默不语,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仿佛掉根针都能听见。
姜维遂接着说道:
大伙这才陆续开口,
又有人站出来抱拳道:
司马师毫不犹豫道:
姜维也道:。
他稍微停顿一下,继续说道:
人们听罢,纷纷赞同姜维的判断。
涪县这边、虽然也是山地,但周围的地形已不险峻,如果守军只是坚守不出、敌军要绕行总有办法。
还有后面的绵竹关、凭借分栋岭北麓的山势,看似扼守住了金牛大道,却也不是什么险关;敌军放弃大路、便很容易绕过去。
不过涪县的汉军还能四处活动,曹军想用马队绕过去、则太过冒险!敌骑既无攻城器械,粮道亦无,成都那边没有种牧草,战马要吃粮、消耗数倍于步兵,对粮道的依赖远胜步军。汉军主力尚在,若能先击退敌军骑兵,反而能增加战胜的信心!
姜维道:
他说罢挥拳慷慨道:诸将无不振奋,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