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程行刚坐下没多久,下课铃也就打响了。
袁行明并没有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下课铃打响后他便站了起来,旁边有随行人员过来搀扶起了他,虽然身体看着还坚朗,但毕竟七八十岁的高龄了,校方还是很怕袁行明在来浙大上课的时候出问题的,不过随着身体的年龄越来越大,袁行明来授课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要不是他坚持两个月还来学校为学生们讲一次课,学校是不会在他这么大岁数的情况下,还邀请他来学校给学生讲课。
毕竟袁行明在中国古代文学界,算是国宝级的人物了。
他不仅是国学研究院的院长、还是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的主任,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和中华诗词研究院的院长。
这种级别的大师,年龄又这般大,换做其他人,早就不去学校讲课了,因为讲一节课是很累的,而且收入也并不算高。
他们只需要上上央视或者是省级卫视的一些文学类的节目,成为节目的特邀嘉宾,在上面偶尔讲几句话,绝对要比去学校讲课授课要赚的多。
但袁行明却坚持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都给学生们倾囊相授。
因为来校讲课一次不容易,基本上每次都是两个月来一次的原因。
每次来浙大的古文系的时候,别管是大一还是大二的,都会有许多人赶着来听。
比如秦念,袁老教授的课,她基本每次都来。
程行,也专门为了这堂课,在新书演讲宣传宣传到一半的时候,回了趟浙大。
不过袁行明起身后并没有着急离开,他跟身边的随行人员说了些什么,然后那名随行人员点了点头,向着程行走了过去。
“您好,程行同学,请先留步一下。”那名大约二十多岁上下的随行人员很有礼貌的对着程行说道。
“您好,请问有什么事情吗?”程行很客气的问道。
他知道这人是袁教授的随行人员。
那人拿了一张名片出来,然后递给了程行,他笑着说道:“袁老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你刚刚在李冶的八至上又添上去的那四至写的很好,即便没有至实至虚妄语这一绝佳的妙笔,那句至善至恶人心也是极好的一句,袁老近些年特别喜欢这首诗,这道给八至添至的题,袁老前几年在诗词学会的时候,也曾给诗词学会里的人留过,虽有许多做出来的,但都不如你这两句,袁老的家距离这里不远,就在浙大附近,袁老让我告诉你,有空常去坐坐。”
这最后一句,才是袁行明让他跟程行所说的话。
袁行明惜才也爱才。
他确实喜欢程行刚刚在极短时间之内便想出来的这两句。
早在去年程行那篇《灯火》出来的时候,袁行明就有听说过他,后来程行的名气越来越大,袁行明读过程行的文章也就越来越多,起初的袁行明还不信程行真有如此大才,他不是不信程行写出来的那些绝好文章,也不是不信程行能在这个年纪将这种文章写出来。
中国大地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少年。
古代以少年之龄书百世经典的少年天才数不胜数。
只是袁行明有些不信程行这些的文章都是在应试的时候当场做出来的,当场做的文章,和用了许多时间做出来的文章可不一样,这两者的差距可太大了。
因此袁行明对于程行做出来的成就确实有些存疑。
他许多时候都有想过,是不是考试的时候提前泄题,或是有人提前写好的稿子让程行去背的,又或者是程行知道了考题,提前花费许多时间去准备的。
但《安城》的出世,让袁行明的存疑少了许多。
因为诗词文章可以蒙混过关,但一部几十万字的巨着,让别人代笔,那也就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