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所有球队仿佛都看到了希望。
欧冠八进四,没有任何一场比赛提前失去悬念。
这时候,球迷不禁艾特了欧足联:“难道这样的比赛,不比你们操控下的比赛更精彩吗?真要是皇马或者拜仁打圣雷莫,第二回合还能看?”
可能唯一觉得应该让欧足联安排的球队就是巴塞罗那了。
如果按照欧足联安排,巴塞罗那多半是踢大巴黎。
这总比皇马好踢吧!
说起皇马,上一场欧冠皇马对决巴萨的时候,下半场伊泽莱特曾经受到了一次严重侵犯。
不过时候检查的时候,伊泽莱特很健康,没有因此而带伤。
打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球队自己和自己的战争了。
所有球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
皇马的利马和约瑟夫,圣雷莫的巴伊扎米、塔利斯塔,大巴黎的斯蒂佩尔曼,拜仁的罗贝里等等。
什么赛程、球员体力都有影响。
但更大的影响是……欧冠淘汰赛,每一场比赛,都等于是决赛。
所以双方球员都会竭尽全力,在绿茵上拼命。
能做到更快零点一秒的奔跑,就绝对不会刻意慢下来。
能多高跳高一厘米,就绝对不会留任何力气。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动作更大、更难以控制了,二个是球员自身也就没有了余力自保。
因此欧冠淘汰赛上,伤病非常多。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这样激烈的比赛,去看一个球员的上限。
有些球员看似能够适应重要比赛,但却总是在这样的比赛中受伤。
这一方面说明了他的体质可能有点玻璃。
但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了他的身体在这种比赛中已经到了极限了,没有冗余去应对其他的突发情况了。
而在这种大型比赛中都很少受伤的球员,明显上限要更高,因为他们不自觉的留了一些冗余力量和反应去应对未知的危险。
这可能是一种本能,而非主观意愿。
所以一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强如梅罗这样的球员,巅峰期如此之长,严重的伤病相对较少,或许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体质真的就强于其他球员。
而在于他们表现出了可以和其他等级球员媲美甚至是更强的战斗力的时候,依旧保留了一些冗余力量。
就像是飙高音,有些人能飙上去,是因为他用的是破音法,本质上声音已经失控了。
所以虽然能上去,但不好听,而且也很难对后续高音做出更精妙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