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世家豪族都想掌控权力,中正逐渐成了世家豪族入仕的捷径。
不论是经济还是制度上,伪魏的皇权都遭遇到了极大的危机。
无奈之下。
曹叡只能采纳司马懿设立大中正的提议,由曹叡派遣亲信官出任大中正,避免朝堂上全是世家豪族推举的“唱反调”朝官。
然而大中正治标不治本。
长此以往,曹叡都不敢想象这些世家豪族会演变成什么样的规模。
就在曹叡心烦意乱的期间。
满宠再次向曹叡举荐了诸葛恪和诸葛融兄弟。
尽管满宠多次举荐了诸葛恪和诸葛融,由于两兄弟的出身问题,诸葛恪和诸葛融在伪魏一直都没得到重用。
曹叡在权衡再三后,召见了诸葛恪和诸葛融两兄弟。
叙礼后。
曹叡向诸葛恪和诸葛融问策。
对此。
诸葛恪和诸葛融兄弟自然不肯错过机会。
诸葛融率先道:“陛下,自古以来,堵不如疏。”
“与其耗费大量的精力去限制世家豪族入仕,不如将精力放在扶持国营工坊。”
曹叡讶然:“你要让朕效仿刘备?”
诸葛融摇头:“国情不同,国营工坊的实施自然也不同。”
“刘备境内的世家豪族力量弱小,故而刘备可以扶持得更明显。”
“大魏境内因循守旧的太多,若效仿刘备,只会让陛下更受桎梏。”
“陛下要效仿的,不是刘备,而是孙权。”
“明面上的事,臣来做,陛下只需给臣提供庇护即可!”
“再由臣兄诸葛恪,演练一支只听从陛下圣谕的精兵,军需钱粮都由臣来负责。”
“同样,对外只称其为诸葛家的私兵。”
曹叡琢磨片刻,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而是直接看向了诸葛恪:“元逊,你有什么想说的?”
诸葛恪道:“陛下,大魏这十年,都是在被动防守。”
“然而,大魏越是防守,越是丢城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