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步骘、诸葛瑾和诸葛恪,皆感无语。
取寿春不合适,附和了顾雍;又提出坐视诸葛乔进讨颍川也不合适,表明了态度。
然而最核心的良策,却是只字不提。
一句“吴王心中所想,便是我心中所想”,跟前几年“今日有雨”的术士有什么区别?
这是谁也不得罪,还能迎合了孙权的想法。
用老奸巨猾来形容张昭都不为过!
孙权也被张昭的回答整无语了。
这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考虑到张昭年老,大部分时间又都在家中著书立说,孙权也不好追着问太狠,遂将目光看向了陆逊和步骘。
步骘未开口,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回答孙权的提问。
陆逊则是思索片刻问道:“吴王是想战,还是想和。”
孙权不假思索:“自然是想和,可若是和不了,我也不惧战。”
陆逊献策道:“吴王可向诸葛乔去信,就言战事日久,致使百姓离农,父子夫妇多有离散,应以休战养民为主,不可轻启战祸。”
孙权微微点头:“此策虽然不错,但诸葛乔未必肯听。”
陆逊又道:“可让左将军前往荆州探亲。”
诸葛瑾眉头一蹙:“诸葛乔如今督荆州事,又岂会因私废公?我去,不合适。”
说实话,诸葛瑾不太敢去荆州见诸葛乔。
诸葛乔骗起人来,那是连诸葛恪和诸葛融这俩兄弟都一起骗的。
诸葛恪去趟成都,回来就跟孙鲁班搅到一块了,诸葛瑾不得不让孙鲁班当诸葛家的儿媳。
诸葛融去趟关中,然后就掀起了江东对提花绫锦的时尚狂潮,江东不少士人争相让诸葛融代购提花绫锦。
以至于诸葛融成了江东代购祖师爷。
虽然其他商人也能拿到提花绫锦,可到手的成本却远比诸葛融高!
毕竟。
诸葛融直接去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直接从陇右拿货,这成本肯定是比其他商人要小。
最近。
诸葛融又不知道是哪根经不对,私下里跟诸葛瑾讨论要在江东建作坊。
说什么提花绫锦从陇右运到江东,运输成本太高,而且量也不够大,不能满足江东的市场需要,还有什么资本论之类的陌生词。
诸葛融口中时常冒出来的陌生词,诸葛瑾往往要花很久才能理解或是压根理解不了。
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