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52章 开张(第3页)

第652章 开张(第3页)

赵录事过来打断几人,

“诺,”几人赶紧闭嘴,都各自忙去,虽然在几年前这位赵录事还仅是一个编外书手,但人家运气好啊,当初这位赵录事奉县令之命,帮武相公办好白鹿塬土地的契约,跑前跑后,也是结下人情。

武相公发达后也没忘记赵录事,这几年赵录事也从编外书手,到正编的户曹史,第二年又升为户曹佐,今年更是又升为录事。

录事跟佐、史一样,都属于没有品级的杂任,虽说没有品级,但已经是县衙里几个品官以下地位最高的。

三原县的五曹佐,还在他之下。

具体点说,三原县的两位录事,都是主簿的副手。主簿是勾检官,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两位录事就是办公室副主任了,职权还是挺大的。

三原县一个畿县,人口上万户,在朝廷确实不入流,但在百姓眼中,这可是很了得的了。

赵录事把几个说闲事的老吏赶走,又检查了一遍,然后便赶到武怀玉面前。

“相公,”

“老赵啊,县衙新搬来,还缺什么,你尽管跟赵义打声招呼,让他帮忙置办。”

武怀玉对老赵是不错的,想当初老赵还帮武怀玉把赵驼子一家给弃籍自卖为奴到他家,

这几年老赵也是年节都要来武家送礼,虽说武家规定不收钱财贿赂,但是送点不值钱的土特产,倒也可以,何况老赵很聪明的会找驼子,武怀玉打个招呼的事情,但对赵录事来说,这却相当于通天了。

从此在县衙那是一帆风顺,要不是说出身太低,弄个官都有机会。不过按现在这势头,过个几年,谋个九品也还是有机会的。

武怀玉看在老赵懂人情世故,办事也还利落,也愿意提携提携一下。

“老赵,这两天你带人到我家来趟,我让管事跟你一起把武家在三原的田地都登记一遍,回头再让人带你到下面庄子上去丈量核实,”

“请相公放心,小的一定办好。”

“现在新粮也下来了,我呢也带头做个表率,先把夏粮交了。”

武家在清河乡有三千多亩良田,另外清河上下游也还有两千多亩水浇地,在丰原、白鹿塬等三个塬上,还有五千来亩地,加起来万亩多点,怀义也还有约三四千亩,

武怀玉让老赵带人清量核实登记,把田地肥瘦定等,然后造册申报,他今年夏粮,会按亩来纳租。

一百亩地两石粟,半匹绢,再加三两绵,如果仅按这个粟一亩才折两升,倒是调绢重点,现在一匹绢二百钱,这半匹就是百钱。一亩折绢一钱,在如今一斗米才四五钱的行市下,调绢比粟租要高些。

但就算如此,粟绢绵,一亩折下来也就两文钱左右,确实不能说很高。

一百亩的租调折钱,也就二百来钱。

如果不被摊补,加征,各种什么踢斛淋尖、火耗什么的,仅仅是这个正税来说,确实挺低的,当然前提是你得一丁能分到百亩地。

假如家有两丁才分到百亩地,那等于税率翻了一倍,要是两丁都仅有五十亩,那又翻了一倍。

要是一亩地没有,还有两个,那这四五百钱的税,对普通穷人来说,就是很大一笔负担了。

武怀玉在三原县的地,向三原县交税,塬下的地那是良田上等地,塬上的一些地以中田为多,可就算全按好田一万亩来算,也不过是交二百石粟的租,义仓粮还有亩纳二升,也才二百石。

好田一亩地能收两石,至少一石斗,哪怕是出租,佃户交一半,也能收租一石到七八斗,一亩交的租税、义仓粮合四升,二三十分之一。

武怀玉主动交粮,并不是很心疼,毕竟这交纳的只是小部份,武家的收入仍有保障。

武家这样的身份,衙门当然不敢从武家这里弄好处,不过一些该有的附加税、杂税,武怀玉倒也没少他们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