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要这样说,那魏征还是你家儿女亲家呢,”
“你不用顾虑那些,朕拜你为相,那是看中你的能力,你还记得去年夏咱们在樊川说的那些事吗?
朕考虑大半年,租庸调制确实隐患极多,现在还能维持,但要是不提前解决,以后积重难返,终会成心腹大患。
朕打算试行两税法,想让你来打头阵。”
“如果陛下信任臣,那臣愿意回到幽州或是去朔方,又或陇右,在地方上先试行两税法,先以一县一州试行,然后慢慢推广,总结经验,拾遗补缺,”
李世民摇头。
“你也二十二了,也不用总说年轻,大唐建国时,我才十八,朕二十二岁时,已经讨平薛举刘武周,正在围王世充战窦建德,是天策大将军了,”
“臣岂敢跟陛下相提并论。”
“朕当年刚起兵时,身边的众人,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他们也不过三四十岁,而长孙无忌侯君集段志玄许洛仁也都二十几,朕天策府中,许多比你还年轻的······”
太子坐在那里很老实,没敢乱插嘴,
听着老师武怀玉一直请辞宰相,父皇却一直劝说。
许久,承乾忍不住道,“侯君集、张亮都能在政事堂为相,老师难道觉得还不如他们,是觉得功勋不如,还是才能不如?”
这话一出,李世民和武怀玉都不说话了。
太子这话,充满着对侯君集张亮二人的不屑,事实上朝野对这两位宰相确实很多人不满也不服。
一来侯君集也很年轻,皇帝的儿时玩伴,也才三十出头,再者他也是这几年才发迹,在玄武门宫变前,侯君集官爵地位都很低,在别人眼里那也不过是皇帝的一个侍卫队长。
但功过莫过救驾,从龙拥立更是天功。
宫变后论功第一封一千三百户真封,封潞国公这些不说,就是加个大将军也都能接受,可短短两三年,就拜宰相,先领御史台,再领吏部尚书,这确实让很多人不服。
都说侯君集只是个莽夫,虽会冲锋陷阵,但箭都射不好,字都识不得多少,这样的人当宰相,有几个能服的。
张亮的口碑更差,侯君集好歹还是关陇将门出身,家里以前父祖等也都是刺史将军,张亮不过是农家小户,隋末投李密,但毫无带兵本事,是个常败将军,虽说搞统一战线,侦缉监察这块挺有本事,但也都是拿不到台面上的,
何况张亮为了攀五姓七家,硬舔赵郡李氏的破鞋,也是让世人鄙夷的。
这样的两人当宰相,确实让人不服。
郑善果、郑元璹、崔干、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等这些人,哪个不比他们强,就算随便从窦家拉个窦静窦恽窦轨也都强他们百倍,至于说柴绍豆卢宽等肯定也远胜。
皇帝也很清楚朝野的这些声音,但皇帝坚持用他们为相,
个中原由武怀玉也是清楚的,李世民宫变成功后,有件事一直在做,那就是清除太上皇的人,
这件事没停过,从三省六部百司,到中枢政事堂,从地方都督到州刺史县令,从大将军到诸统军府的统军,
这是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工作,
虽然皇帝的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也不全是简单的清洗,是又拉又压,但这条主线没变过。
皇帝的清洗很顺利,新旧皇势力的冲突并不算厉害,新皇威望高本事强,尤其是宫变夺位,弑兄宰弟囚父,手段很猛,没有几个敢硬刚,皇帝的核心班底本身又强,还特别能打,
但过于顺利也有个坏处,就是李世民心腹班底也就这些,大量清出来的位置,自己人一时填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