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
量子比特。
量子门。
量子寄存器。
量子纠错。
其中量子寄存器是储存管理多个量子比特的单元。
而量子门则类似于传统计算机的逻辑门,用于操作和控制量子比特,实现计算和量子算法。
至于量子纠错,则是至关重要的部份。
所谓的量子纠错技术,正是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硬件方面则分为量子数据平面,控制测量平面和控制处理器平面。
以及由经典计算机组成的主处理器,用于对网络和用户界面的访问,方便用户交互并与控制处理器有高带宽链接。
另外因为量子处理器要在稀释制冷机内部,为保证组件更容易冷却,还需要有最为紧凑的布线和集成组件解决方案。
整个装置在真空密封环境下,以防止不需要的光子以及其他电磁辐射和磁场。
只能说单是包含几十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设计方案就已经非常复杂。
何况徐昀还要尽可能多的操控量子比特,同时解决纠错问题。
这便相当于难度提升了几十倍。
哪怕有着还算清晰的理论和思路,具体操作起来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还是没办法解决纠错问题吗,若仅达到上千次错一次的程度可不行。”
2022年8月28日,办公室内徐昀眉头紧皱,而面前的桌子上则堆满了大量文件。
从开始设计全新的量子计算机,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尽管他通过人工智能深海模拟,完成的方案能够包含更多的量子比特,却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纠错问题。
按照祖冲之二号的标准,纠错技术基本能达到两三百次错一次。
他将这个数值提升到一千次错一次,尽管相比祖冲之二号已然是大幅度提升,可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几百万次错一次。
尽管在他的研究模拟下,这个次数频率正在不断上涨提升。
可速度还是慢了点。
起码这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
期间潘晓志朱恒毅等人虽未主动打扰他,不过他也能感觉到大家的着急。
毕竟在完善的设计方案没有出来前,就无法正式开始新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实际验证。
而祖冲之二号又是决定放弃掉的项目。
尤其看到海外联合量子计算机研究实验室频频传来好消息,院里的紧张气氛也是一天比一天浓郁。
当然徐昀也可以选择直接采纳现有方案,反正性能已然超过了祖冲之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