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已经是博士生了,接下来有什么规划?”
徐昀听到这句话顿时陷入沉思。
他知道学校已经为他颁发了硕士学位证书,直接晋升成了博士研究生。
其实最开始学校的打算是想直接为他颁发博士学位证书正式毕业,然后再破格直聘为京州大学教授,这样就相当于为京大留住了人才。
不过想到自己还没体验博士生活就要结束,总觉得太着急了点。
反正他都已经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
因此最终他还是决定再读一年博士,这样刚好明年和陈诗禾一起毕业。
四年时间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倒也不算慢了,何况他才二十三岁。
另外关于后面的学业他也大致做好了规划,稍微组织下语言立刻便开口回应。
“我打算学习材料科学和化学,理论数学固然重要但还是要将其实际应用才行。”
他把方向放在材料科学和化学上,除了正如所说的对数学应用外,更重要的自然是因为那份自动化智能模块机器人图纸。
如今他在人工智能和嵌入式技术领域基本都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完全能够将图纸中的模块机器人制作出来。
关键现有材料和电池水平无法满足要求,要是不对这两块进行升级的话,搞出一个阉割版实属没有必要。
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后必然离不开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作为一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对金钱的追求早已经没有了兴趣,更多是精神方面的成就感和获得新知识并掌握的满足感。
追求真理。
看着文明在自己手中发生改变。
这种愉悦才最有价值。
“材料和化学?”
吴仲平听到这个学科神情有些微怔,不过仅是一瞬便恢复了正常。
毕竟这种情况又不是头次发生,先前徐昀读研时也正是从数学系转到计算机学院。
事实证明这非但没有影响徐昀对数学的研究,反倒因为发散思维更容易诞生灵感。
另外说实话他还挺希望徐昀选择应用学科。
以徐昀的天赋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做出非常优异的成果来。
相比研究理论数学带来的荣誉,提升科学技术为国家解决落后的科技,这是真正能促进社会发展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事情。
念头停留在这里,吴仲平当即表态:“我支持你,想做什么就去做。”
“校长说的没错,京大永远是你的后盾。”秦向新放下茶杯也忙接了句。
“我知道该怎么做,除了必要的学习和实验外余下时间我会继续待在数学高等研究院的,毕竟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过程论文还需要撰写。”
徐昀向两人报以笑容,不忘后面补充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