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一样,在赵国五年,然后送回燕国。”李牧说道。
这是赵括的做法,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会形成惯例。
“之前那批可还没有放呢,现在他们已经有意见了,如果再多十万,恐怕不好管理。”靳黈皱眉说道。
按理来说,一个月前赵国就应该将五年前俘虏的燕军放回去了。
答应的就应该做到,即便是对一群俘虏。
实际上,赵国也是这么做的。
即便知道将这群燕军放回去之后,会大大增加之后吞并燕国的难度。
赵括依然下令放回。
国家的公信力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只要赵国想吞并燕国,想让燕国百姓认可赵国,成为赵国的固有领土,就绝不能让燕地百姓对赵国失去信任。
否则只会像齐国一样,虽然灭了燕国,最后还是被燕人赶了出来。
还留下了骂名和仇恨的种子。
二十万燕军俘虏,代表着二十万家庭,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只要这群人认可赵国,不反对赵国的统治。
燕国很快就能融入赵国。
反之亦然。
因此夏收刚刚结束,赵国便从各地开始召集俘虏,向河间聚集,准备将他们送回燕国。
但谁曾想,就在这时,燕国对赵国宣战了!
朝廷连忙下令暂停释放俘虏,等战争结束之后再放回。
燕军俘虏还是理解赵国的,毕竟赵国的做法确实是打算放他们回去的,现在只是出现了一些意外。
但理解归理解,理解不代表不会产生不满。
大家被关在赵国五年了,谁不想早点回家。
你们每年是帮我们寄信,家里也说好好的,但谁知道真的假的。
你们之前答应好好的,我们这五年也是累死累活的帮你们开垦荒田,治理盐碱地,治理洪涝,只为能够按时回家。
结果现在都过去一个月了,你们还不让我们回去。
二十万燕军俘虏不仅对赵国不满,更对燕国产生了怨恨。
将我们丢在赵国就算了,结果我们刚要回去,你们对赵国宣战,这不是纯心和我们过不去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靳黈更是头大,这尼玛二十万燕军俘虏现在全部在河间郡,什么事都不干,就等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