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想要放牧,也可以申请将宅院和土地换成草场和牛羊。
与此同时,韩魏齐三国残疾的士兵也陆陆续续被送到了邯郸。
三国并没有在这方面为难赵国,对于他们来说,残疾的士兵只是负担,赵国将这些士兵要过去,虽然赢得了美名,也为他们减轻了负担,甚至他们还能够腾出土地分给别人。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让各国气愤的是,赵国免了国人的口赋,还可恶的派人到处传播,搞得各国人心浮动,怨气增加。
不患寡而患不均,过去各国一般黑,大家过的都很苦,底层也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现在大家发现,其他国家还是像过去一样黑,但是赵国似乎变白了,连口赋都免了。大家心里就开始不乐意了。
赵国看不上口赋这点钱,不代表其他国家看不上啊。
特别是秦国,失去河西走廊,来往的商人和货物全部被赵国扣留,商税直接缩减大半,现在重新派出商队,最快也要一年多才能返回,还要反过来向赵国缴纳巨额的商税。
秦国还失去了南郡和泾水以东大片产粮地和人口,农税和口赋也跟着大幅缩减。同时因为秦军战败,导致几乎家家有人被赵国俘虏,百姓对官府敢怒不敢言。
按理说,秦国这时候应该减免赋税,让底层缓一口,争取所剩不多的民心。
秦王柱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没办法这么做,秦国每年还要给赵国和齐国赔偿两百万石粮食和两万匹蜀锦。
秦国粮仓早就被打空了,连咸阳都落入了赵国手中,如果减免赋税,秦国将无力偿还赵国和齐国的粮食。
在秦国没有足够的力量之前,秦王柱可不敢和赵国翻脸,即便是节衣缩食,将国内的百姓全部榨干,这些粮食他也只能偿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当第一批粮食送出去之后,秦王柱差点气的吐血。
赵国用秦国送去的粮食吸引泾水西岸和渭水南岸的秦人加入赵国,并答应秦人只要过来,赵国就给他们分房子和土地,并免除三年农税。
赵国不仅税收低,还没有口赋,而且没有苛刻的刑法,不会动不动加税,帮助官府修路干活还有钱拿。
赵国还告诉泾水以东的百姓,只要他们能从秦国带一户秦人加入赵国,便放了他们家中的俘虏,如果家中没有俘虏,则免除一年农税,没有上限。
带一户免一年,带十户就免十年。
不管是泾水以东还是泾水以西,渭水以南还是渭水以北,在过去压根就是一个地方,不分彼此,谁在对岸还没有几个亲戚朋友?
于是大量百姓涌入泾水和渭水对岸,说服他们的亲戚加入赵国。
有的为了能让被俘虏的家人尽快放回来,甚至许以重利。
此时秦国朝廷威望大降,各地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对这种情况完全来不及应对,短短半个月,就被赵国拐了数万人。
秦国派使者过去问责,赵国官府直接闭门不见。
不过秦国也不是任人欺辱之辈,赵国能够从他们这里拐走人口,他们也能在泾水以东对赵国制造一些混乱。
毕竟那里是秦国扎根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故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秦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秦国很轻松就能找出大量的人为秦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