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出的什么题?”一直没说话的顾南烟,冷不丁问道。
“这……我也不记得了,什么弟子什么人的,我也听不懂,不过听着像是我们家成才平日里背的书。”
村长以为顾南烟在问他,想了半天也才想起来三个字。
“欢哥儿呢,你可还记得?”顾南烟再次问道,这回直接点名。
欢哥儿擦了擦眼泪,低低的“嗯”了声。
“老先生问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什么意思。”
顾南烟挑了挑眉:“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说,小孩子在父母兄长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
欢哥儿的声音闷闷的,似乎有点委屈。
“哦,那先生怎么说的?”
“先生说我答错了,弟子入则孝,指的是学生在先生面前要孝顺,而不是孩子在父母面前要孝顺。”
“那你觉得自己答错了吗?”顾南烟语气难得柔和道。
欢哥儿没吱声,抿着小嘴再次垂下头。
顾南烟也不催他,安静的等着他说话。
半晌后,他才讷讷道:“这段话小叔叔同我解释过,我觉得小叔叔说的对,我没答错……”
顾南烟轻轻颔首,问村长:“那老先生什么来历?”
村长道:“听说是一位大儒的学生,寒窗苦读几十年,学问不小,中了秀才后原本想考举人的,奈何年纪大了受不了奔波,这才放弃,后来被下山村请了去。”
“那是挺厉害的。”顾南烟闻言感叹,“脸皮厚的厉害。”
众人:“……”
众人再次面面相觑,有点不明白她的意思。
“公主的意思是……”村长也很疑惑。
这位先生可是老栓头重金请来的。
据说县城不少私塾都在抢他。
可惜他淡泊名利,只想找个小村子颐养天年。
这才被老栓头说动。
不过,听公主这话,似乎……
“欢哥儿方才说的那段话,是论语中的一段,他没答错。”
“没答错,那……”村长怔怔的看向自家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