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经理,你和药店的职员,要发多少薪水?”
“按照约定,药店每年要发给了600元,外加分红。可这些年,每年都只发了300,分红之事从未有过。冯先生给我们发了这个月的薪水就行,25元也行,50元就更好。”
梅泽南见识到了冯实复的手段,连李琴兰都说打都打,自己一个外人,更不敢有脾气。
冯实复不置可否地问:“你在华丰药店干了几年了?”
“三年多,快四年了。”
梅泽南回想了一下,他原本在其他药房当药剂师,被于振业挖过来了当经理,刚开始没什么经验,李琴兰扣他半年薪水,年底没分红,他也没想法。
但这几年,于振业发了大财,还是只发一半薪水,加上上海物价飞涨,他真的快连饭都没得吃了。
如果他能领到全额薪水,他母亲也不会因为没钱治病而早逝。
“那就按四年算,一年600,四年2400,再加上年底分红,一年平均算1000吧,总共6400元。其他职员,也按这个标准算,剩下的钱,去银楼或银行,换成美元或金条,或者换成日元也可以。”
梅泽南吃惊地说:“6400元?冯先生,这是不是太多了?”
冯实复不耐烦地说:“多个屁,反正这钱是于振业的,你不要,也是交给日本人,就这么办。”
这种顺水人情,他还是乐意做的。
“多谢冯先生。”
梅泽南眼眶一红,虽然现在钱不值钱,但这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笔巨款。
“对了,每个人再多发一个月的薪水,你可以领7000元。接下来的一个月,你们都不要另谋出路,如果华丰药店的事处理好了,可能还需要你来负责经营管理。”
梅泽南坚定地说:“如果是冯先生接手,梅某一定肝脑涂地。”
要是早跟着冯实复,他可能也发财了。
“你再去重新做一下账目,我要拿给日本人看的。”
“给日本人看?那这上面的数字……是不是还得修改一下?”
梅泽南眼睛一亮,冯实复给了他这么大的好处,自己也得替冯实复着想嘛。自己补发了四年的薪水,难道让冯实复空手而归?
再说了,便宜了日本人,不如便宜中国人。
梅泽南坚信,冯实复得了好处,绝对不会忘记自己。这一点,从刚才冯实复算薪水,就能看得出来。
冯实复淡淡地说:“你看着办,日本人也没寄予厚望。”
等冯实复再次拿到华丰药店的库存删时,原本160万的药物,变成了60万元,那100万元“凭空”消失了。
也就是说,华丰药店原本只剩下十几万的药品,加上从江海关提回来的价值47万的药品,正好60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