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闻舟的效率,高得惊人。
他就像一头嗅觉敏锐的猎犬,一旦咬住了猎物的踪迹,就绝不松口。
仅仅两天时间。
一份更加详尽,也更加触目惊心的“黑料”档案,就摆在了周衍的办公桌上。
档案里,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赵家军”这个小团伙,这些年来,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干过的种种,令人发指的勾当。
——市总工会的那个副主席,利用职务之便,将工会下属的疗养院,变成了自己和朋友们,花天酒地的私人会所。光是茅台酒,一年就要喝掉上百箱,而这些钱,全都是从基层工人的会费里,出的。
——省信访办的某位处长,专门压下那些真正有冤屈的群众的举报信,然后,拿着这些信,去找被举报的单位“谈判”,索要巨额的“封口费”。
——民政厅的一个科长,利用负责审批低保的权力,将名额,大量地给了自己的亲戚朋友,而那些真正贫困的家庭,却因为“材料不合格”,屡屡被拒之门外。
……
每一桩,每一件,都算不上是惊天动地的大案。
但,每一件,都足以,点燃普通百姓,心中最原始的,怒火!
因为,这伤害的,不是什么宏大的国家利益。
而是他们每一个人,最切身的,最朴素的,公平和正义!
“够了。”
周衍合上档案,眼中,寒芒四射。
“这些‘鸡’,够肥了。是时候,拉出来,宰了,给那只老‘猴’,好好看一看了。”
他没有将这份档案,交给纪委,也没有交给检察院。
他知道,以赵立春在省里的能量,走正常的司法程序,很容易被他从中作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周衍选择的,是一把,更锋利,也更致命的刀。
——裴千寻的笔。
……
当天深夜。
《东江法治日报》的网站,和其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公众号上,悄无声息地,更新了一篇报道。
报道的标题,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意味:
《“为民请命”的“赵家军”:工人的茅台,访民的封口费,与被冒领的低保金》
文章,没有做任何的评论和引导。
只是,将骆闻舟调查出的那些事实,用一种最冷静,最客观,也最白描的方式,一件一件地,罗列了出来。
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冰冷的账单。
没有愤怒的控诉,只有无辜者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