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裕丰,这是学斋……”他好不容易把李迥劝慰下来,而那些太学生也是欺软怕硬的主儿。见李迥反应比当事人还大,暗地里碎两声后也没敢直言去顶。湘芦斋里其余的太学生见此都是摇头而过——习以为常了,这太学里凡是冷嘲热讽的,无疑都是李才女的拥簇,一月前得知心中神女要下嫁给同窗,那是一个个咬牙切齿,按他们话来说。
这小子何德何能啊?
幸好最后被苏进搅和了,所以现在都是落井下石的意思,算是当做精神补偿了,不过毕竟是阴暗心理。所以大部分人对此还是不屑的,再说……对于真正有意愿做李格非东床快婿的,这时都是把矛头转向了苏进,唯一让他们保留希望的就是对方致命的出身和前途,不然他们还真有缴械投降的意思。这种厉害人物,即便是他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学生都能掂量的出来。
这几个临近教坊院的学斋因为李清照的出现而喧闹了阵,不过随即恢复平静。
李清照则是直接往教坊院去了,只是前脚刚踏进去,就感到了里头异常的氛围,那几个老儒都聚在了一起议论,还拿着案头的盆栽遮掩着些,模样倒是有些滑稽。
“几位老先生这是做什么?”
他们吓了一跳,回首过去看,发现是李家这小女娃,就又是聚头议论起来。
“官家至孝之心虽善,但国不可无主事,怎得台谏两院都没几个敢说话的?”,“你没听宫里有说,那几个上折子都被官家停了职了,一句‘端得不为人子’批下来,哪个敢顶风再谏?”
“真是如此?这也……”,“我那学士院的同窗亲口与我说的,这还有假?”
“官家诚孝至此,那这政向怕也会遵从老太后遗风,如此说来,新政谣言是不攻自破了。”
“我看未必。”旁边立马就有反驳,“官家虽是年轻,但富有智慧,如若真要承孝元祐,直接颁一旨意就可,何须如此迂回,我看啊,眼下是出于安抚元祐一派的目的,毕竟旧党势众,官家根基未稳前还需倚仗……”
“崔老虽然有理,但……”
他们这些老头在那儿议论家国大事,李清照则是在角落里整理着文案典籍,倒也是互不相干,直到末了,太学正高孟忽然是扭过头来问。
“李家丫头可有何看法?”
这时候他们倒是想起这小才女来,去年两首组诗折了张耒的事迹在京师可是无人不晓,所以他们也不拿李清照当寻常女儿家来看,只是……
李清照抱着堆古卷朝他们这望过来,水灵灵的大眼睛与他们相对着,一眨不眨的好一会儿后……
径直出门了。
“……”晾下面面相觑的几个老头。
果然是大家千金。
……
……
由于近来政局不稳,所以李格非夫妇对于儿女的看管就放宽许多,虽然心知这女儿去太学多半是要与那书生“幽会”,但谁让他们实在疼爱这小女儿,所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一品斋门前。李府的马车徐徐停下来。
“庄老爹,店家在吗?”
庄舟见是李清照,左右看了看,上前耳语了几句,听得少女有些不解。
“书院?在那儿做什么?”
“李家娘子过去就知道了。这些老头儿不好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