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5分钟左右,老校长放下书本,摘下近视眼镜说:
“小林,这《文化苦旅》写得好,发人深醒,作家是用了心的,你抽空得看看。”
小林是老校长的助理,也是他的得意门生,听完立即拿起《收获》杂志翻了翻,接着突兀问出一个问题:
“校长,你说外界为这十二月吵的沸沸扬扬,为版税之事争得不可开交,而人家倒好,不显山不露水,一点都不在意,随你们折腾,不声不响又弄出一部新作品出来。
这是妥妥打脸哎,您老评价还这么高,估计打脸成功了,我一直在琢磨,这十二月到底多大了,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闻言,老校长乐呵呵笑笑,捡起一颗剥好的煮鸡蛋,咬一口随意说:“对了,回校后,你帮我去办一件事,要一份档案过来。”
小林紧着问:“谁的档案?”
老校长说:“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的,名字叫李恒。”
小林错愕,“这届新生。”
老校长不轻不重嗯了一声。
得到确认,小林更是懵逼,“有来头?”
要是一般人,是不会问这种蠢问题的,但两人关系亦师亦子,私下里没那么多讲究,于是随性问了。
老校长意味深长说:“别耍滑头,把档案给我要过来就成,没有我的允许,不要去打扰他。”
“真大有来头?”小林语气加重几分。
老校长斜他眼,自顾自吃起了煮鸡蛋。
一老一少说话的声音并不大,但旁边坐着吸烟的麦冬却一字不落地听了进去。
此时他脑壳在嗡嗡作响,一下子想起女儿和李恒的对话,一下子是这位老者对《文化苦旅》的极高评价。
过去良久,麦冬最后还是按捺不住心思,递两根白沙烟过去,热情套近乎:“两位贵姓,是去沪市?”
老校长爱好烟,见到好烟没拒绝,接过说:“鄙人姓孙。”
小林也接过烟,“林树森,回沪市工作。”
稍后林树森看眼正对车厢里有说有笑的李恒、麦穗、孙曼宁和张志勇四人,问:“是送子女去沪市上学?”
麦冬介绍说:“对,那个穿粉衣服的就是我女儿,今年考上了复旦,我和她妈妈去送她。”
一老一少面面相觑,林树森问:“复旦好,哪个专业?”
麦冬豪迈说:“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接下来就是麦冬的表演时刻,别看他只有高中文化,但经商多年,情商极高,说话滴水不漏,就算三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依旧有来有往,气氛意外的好。
等到感觉差不多了时,麦冬开始借书,“刚才听孙老在赞誉《文化苦旅》,听得心里痒痒,能否借我看看?”
老校长不吝啬,把书给他,“你也爱看《收获》?”
麦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通过刚才交流人家差不多就摸清了自己的学识成分,因此并没有装大尾巴狼,笑哈哈说:
“我平日忙,一般没时间,不过听说作家十二月是我们邵市的,才特意关注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出新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