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
这好像是庆阳第一次被人用怨恨的眼神注视。
作为父皇的女儿,宫里的宫女太监们看她的眼神永远是恭敬的,三个皇兄始终都把她当妹妹看,即便是脾气最差的二哥偶尔跟她吵架,二哥最多生气,不会怨她恨她。大姐与她相处的时间最短,或许羡慕过她,或许也有过嫉妒,恨绝对谈不上。
大臣们就更不会恨她了,待她通常都是有恭有敬,严锡正、聂鏊最多反对她进出前朝,但那都是公事,彼此之间并无私怨。
前年外甥傅铭骂过她也瞪过她,可庆阳在傅铭眼里看到的只有孩子气的蛮横无理,反倒是才六岁的铮哥儿,居然从不喜欢小姑姑变成了怨恨小姑姑。
庆阳就是旁人眼中早慧的孩子,她不会因为铮哥儿年纪小就不把铮哥儿的恨当回事。
身为姑姑,她无法不介意铮哥儿的恨,身为朝臣,她更不能忽略极有可能成为下任储君的皇长孙的恨。
恨她抢了大哥的风头?
那大哥呢,大哥真的一点都不介意她如今的才名贤名吗?
今日之前,庆阳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她在大哥那里得到了太多的手足温情,以前父皇夸她的时候,大哥也都是真心为她高兴,包括《南巡游记》流入民间之前,大哥还去九华宫陪她聊了半个多时辰,谈的全是游记。
可她忘了,她与大哥不光是兄妹,亦是太子与公主。
青史可证,一个储君,当他在朝堂、民间的贤名被别的皇子压过时,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无论他自己有没有察觉。
或许,如果她不是公主,而是个生来就会成为皇位继承人选之一的皇子,大哥或大哥身边的人早就提防她了吧?
庆阳端起茶碗,看着小小一圈水面上倒映出来的她的面容。
因为她没觊觎过那个位置,所以才没提前预料到出书可能会给大哥带去的威胁同时也给她自己带来的危险?
那么,如果别人把她当威胁了,是不是说明,她……
茶水微晃,水面上模糊的面容变成了她最熟悉的父皇。
她阅历不足,疏忽了这些,父皇呢,是真的没想到,还是……
“哎,殿下的茶碗里落了一只小飞虫,奴婢去帮殿下换一碗。”
注意到自家小公主端着茶碗愣了太久,而周围已经有些视线投了过来,随行的拂柳及时上前两步,并斗胆拿走了小公主手里的茶碗。
庆阳回神,尚未抬眸先笑了,对朝她看来的三嫂道:“无碍,换了就是。”
。
满月宴结束,庆阳无意在兄嫂府里多留,随着王婶邓氏、大姐永康以及二嫂孟瑶同时往正院那边走去。
出府的短短功夫,庆阳目送王叔王婶、大姐傅魁、二哥孟瑶分别上了各府的马车,等她由守在车驾旁边的张肃扶着上了车后,回头道别时,庆阳看到了并肩站在一起的三哥三嫂。
等她在车里坐好,马车便出发了。
拂柳跟着上了车,往一侧车角摆好绸面靠枕,好让小公主舒舒服服地靠上来。
庆阳下意识地靠了上去,脑海里重新浮现邓氏挑拨时,大姐与三对儿兄嫂的反应。
大姐素来以大哥为天,自然不会高兴大哥被她压了一头。
二哥头脑简单,八成没注意当时的暗流涌动,孟瑶则与三哥三嫂一样,都担心她与大哥之间出现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