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清妖 > 第66章 劫莲降白莲反(第1页)

第66章 劫莲降白莲反(第1页)

在朱珪的暗中授意下,亳州、蒙城一带的“捻子”连同大量灾民被驱赶到东边的宿州,令得宿州方面压力骤加。

于宿州指挥救灾的赵安为此向朱珪多次发文,请求将被朱珪调走的淮南数营兵派往宿州“维持秩序”,确保州城不失、灾民不反。

如此,即便灾民造反,也能第一时间予以镇压,不使事态扩大。

朱珪却以亳州境内白莲匪患严重为由只将400多池州绿营兵派往宿州,其余淮南营兵皆留在亳州境内“剿匪”。

由于安徽绿营重兵调入亳州缘故,亳州境内的“治安”空前良好,大量灾民的东进也令亳州的救灾压力大减,隐隐的倒成了第一个恢复灾后良好秩序的地区。

知州董正荣为此被巡抚大人褒奖一次。

蒙城方面,除本地数百绿营兵外也驻扎了一支精兵,正是归巡抚直接指挥的抚标精兵,这些抚标兵是数日前从亳州撵着“捻子”一路过来蒙城的,到了蒙城后原是要撵着“捻子”继续东进,未想接到巡抚大人军令暂留蒙城。

未过两日,巡抚大人便亲自赶到蒙城接连开了两三天会。

由于朱珪迟迟不肯派兵进驻宿州,赵安两次越过朱珪直接给淮南绿营将领发命令,让他们带兵赶往宿州,但这些命令均被淮南绿营无视。

不是这帮淮南绿营的将领不把赵安这个暂署藩台的兵备道放在眼里,而是朱珪以巡抚名义强令淮南绿营归巡抚行辕直接指挥,违令者以军法论处。

巡抚大,还是代理藩台大,绿营还是分得清的。

目前聚集在宿州一带的灾民多达数十万人,大小各股“捻子”有上百股,虽然宿州方面在赵安的亲自坐镇主持下拼尽全力救济灾民,也发动了宿州士绅富户力量参与救济,但落后的运输工具导致外地支援的大量粮食无法快速运到宿州,使得一些赈灾营面临断粮危险。

如果连每日给灾民活命的一碗粥都无法保证,任凭赵安这个青天如何爱民亲民,如何与灾民心连心,后果都是可想而知的。

都要饿死了,谁还管你王法不王法,青天不青天的。

宿州,俨然成了烈火之上的一口大锅。

谁也不知道堆积在大锅底下的干薪何时点燃。

赵安一方面督促各地加大运力往宿州输送粮食,另一方面则亲自赶往泗州协调自淮安、扬州、徐州方向往安徽输入的粮食。

没办法,光靠泗州没法和这些地区协调,且承担运粮任务的是丁九联系的各地漕帮分舵,所以协调任务只能由他这个暂署布政使亲自出面。

除协调粮食外,赵安也就地“指导”泗州方面组织灾民“以蝗为食”,通过油炸撒盐方式使得扑天盖地的蝗虫成为灾民能够裹腹的蛋白质,而不是所过之地寸草不生,令灾情往更深方向走去。

为了让灾民确信蝗虫油炸后可食用,除调集大量菜籽油外,赵安以身作则接连两日带领人员参与捕蝗,并当众带头食用油炸过的蝗虫。

同时要求泗州大小官吏也以身作则带头食用蝗虫,有些官员不肯吃、不敢吃,结果赵安直接拿出遏必隆刀给他们一个二选一的选择。

在赵安不遗余力的推动落实下,泗州蝗灾得到遏制,否则蝗虫在泗州境内得不到食物便会向周边凤阳、滁州推进,那样对这些地区的灾情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由于泗州是江北各地粮食运送的主要集结地,也令同样是重灾区的泗州灾情得到缓减,很多得到赈灾粮的灾民在官府组织下已经开始返回家乡,一直空有虚名的团练制也被赵安利用赈灾粮顺势推行。

赵安计划三天后赶回宿州,且必须带不低于十万石的粮食回去。

朱珪这边尚不知赵安不在宿州而是去了泗州组织协调外地救援粮,仍刻意诱使白莲教裹挟灾民往宿州聚集。

也许朱珪未必真想借白莲教之手除掉赵安,但只要宿州的这把火能烧起来,也能间接达到他的目的。

毕竟,在朝廷眼里,活多少灾民不重要,甚至死多少灾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地方不能乱。

一旦地方乱了,那作为守土官之首的赵安便难辞其咎。

然而,眼看宿州就要点火,他朱珪却成了朱明归来的“朱归”,矛头直指他朱珪才是白莲教幕后之人,甚至说他朱珪煽动白莲造反,这让朱珪颇感冤枉,不知道是谁造他的谣,更不甘就此请辞。

心情郁闷之下对幕僚汪兆兴道:“什么朱珪便是朱归,明眼人一看便知牵强附会,我若就此请辞,岂不正合了人家心思。”

“东翁,将朱明归来曲解为朱归,从而暗合东翁姓名,学生以为绝不是白莲教那帮人能想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