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下子并非能不能登上教科书的问题了,而是具体选择哪一篇的问题。
对此,即便是奥尔从中调解,其余六人也各持己见。
是这样的,越有知识的人,对自己的选择就越会坚持。
圆桌会议为了此事,甚至争吵了足足半个月。
让作家顾陆都有点遗忘了,就是刚开始几天还天天看邮箱,期待着有什么回应,后面就——随他吧。
顾陆也没有很闲,写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就着笔了《活着》。
没办法,除此之外他没抽到严肃长篇。
话说回来,严肃长篇也不好抽,好比如果平行世界没百年孤独,他抽百年孤独——这部作品,由他创作出来真心不合适。
活着也不太适合他书写,好在他已上了半年多的童教授课程,并且《伤痕文学发展史》已经编撰完了。
因为顾陆名头好使,过程中帮了非常多的忙,童教授还将其纳入了编撰团队,名字只在他后面。
国内唯一一本对伤痕文学发展的完整概括,说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国内文学权威统计也不为过。
有这段经历,《活着》出自他手合理很多。当然,即便不合理,当前以他的地位,也不会有人出来质疑,主要是顾陆自己有底子了。
本来下半年才动笔,挪到五月份,提前一个月,也有新青年出版总社的汪社长的功劳。
汪社长平均每周都会打来一次电话。
“小顾啊,大学扩招,现在大学生毕业大多都只有依靠三件套啊外卖滴滴快递。需要一本书来给他们力量啊。”
“幸好我家里的那个,早几年前就毕业了,工作也稳定。”
“大环境不景气啊,实体行业越来越不行了,中年人失业的也多,其实中年也需要抚慰。”
他是记得顾陆说着玩的言论:“这将是一本治愈的书,能够给人最为原始的力量。”
“别说了汪社长,我开始动笔了。”顾陆只能这样回应。
听闻作家提前一个月动笔,汪社长就直接启动了宣传活动。
知不知道书名都没关系,“顾陆新作”这四个字,比任何书名都管用。
“在一段出版方和作家的关系中,始终是有先来后到的。”汪社长突然感慨。
“?”萧经理在一旁,目光带着探索。话听着有点别扭。
“《魔戒三部曲》这类全球人气居高不下的作品是魔都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
话语还未说完,汪社长就被萧经理打断。
他打断道,“社长,你不能这样说,魔戒在国际市场人气再高,海外主办方也是海雀以及其他,魔都人民出版社只有国内出版,况且《魔戒》这本书的销量,远不是顾陆老师最佳。这也就侧面证明,是欧洲更吃奇幻题材。”
“而顾陆老师的新作是治愈系的,背景是国内,销量必定要高过魔戒。”萧经理斩钉截铁,很有自信。
自信不单单是相信顾陆,也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