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九十章 刘辩 贾诩还是个仁善之人呐(第4页)

第二百九十章 刘辩 贾诩还是个仁善之人呐(第4页)

地主家的傻儿子在耗尽了文景之治积攒的国库钱财后,终于开始转而无所不用其极地敛财。

孝武皇帝表示,六百石买个上造那是他皇祖父时候的价位了,现在他才是大汉社团的话事人,价格他说了算!

于是孝武皇帝设十一级“武功爵”,明码标价公开出售。

一级“造士”爵价17万钱,每级递增12500钱,最高十一级“军卫”爵价30万钱。

不过由于这些爵位只是只有虚爵,没有耕田、宅房和食邑,因此为了增加爵位对于有钱人的吸引力,孝武皇帝宣布了三条政令。

其一,爵位可减免刑罚。

也就是某位十全老人的“议罪银”,某位教皇的赎罪券,除了谋反等夷三族、诛九族大罪外,花的钱够多,爵位够高,皆可免罪,绝对保证榜一大哥们的体验感!

其二,爵位高者可优先补官。

也就是名义上不卖官,只鬻爵,但实际上对于官员而言,官爵则是捆绑销售的,如此一来在官员内部销售时,爵位还能进行二次涨价。

其三,允许转卖爵位给他人牟利。

也就是彻底将爵位转变为了高档奢侈品,允许自由买卖。

后来,孝武皇帝觉得这般鬻爵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直接改为纳钱赎罪。

但孝武皇帝也是个“钱不想出,货又想要”的主,于是强迁青徐二州受洪灾影响的七十万难民至陇西、北地、西河等边郡实边,又大量迁徙罪犯、流民,但不再是免费供给早期国家赐予的粮食和种子,而是以高利率的贷款资助移民。

在夺得河西走廊后,强征六十万戍卒实边,并实行军屯。

对于益州地区,孝武皇帝则是大举征发徭役,派唐蒙修“南夷道”(夜郎道),司马相如筑“西夷道”(灵关道),又派人在荆州、扬州疏通河渠修建驰道。

而当这些公共工程修建完毕后,孝武皇帝大手一挥,将这些徭役强留下来,当场办理手续迁入当地户口。

两汉历代天子,除了少许在国力强盛时效仿孝文皇帝和早期的孝武皇帝外,也多是倚仗强迁、骗迁的手段移民实边,或是因为中原天灾人祸而南迁。

“卢师,看来是朕误会文和了。”刘辩满面一言难尽的复杂神色,合上了史册,叹了口气对卢植道,“跟老祖宗们一比,贾文和还是个仁善之人呐!”

刘辩彻底熄灭了在数年之内,便能见到将百姓移民南方充实人口开发荒地成效的心思。

朝廷的赋税,还需要投入到各地的驰道修缮、水利工程建设等公共工程之中,暂时调不出这么多的余钱来充实南方人口。

只能缓缓而行,在国库财力充足前,每年最多迁徙个两万户。

至于迁往南方的百姓来源,朝廷一年想找到十万户无灾无害却愿意克服乡土情结的百姓很难,但若是算上官奴和罪徒,以高福利和政策优待为诱惑,吸引个一、两万户还不算什么问题。

不过,既然迁徙百姓需要掏钱,还容易造成死伤,那迁徙豪强呢?

(5005字)

————

PS:呱,中午吃了份味道不错的蛋炒饭!

所以心情还可以,顺便加个10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10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