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是会影响到地方秩序,是会叫一些人死于战乱下,可问题是在动乱爆发下,却也有一批群体能从中获取好处。
既然是这样,索性就乱点吧。
谁给的好处多,那就跟在哪一边。
可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呢。
在冀州治下,还有两股群体不容忽视,一股是汉室老臣的本族或姻亲,一股是汉室宗亲群体,特别是后者,他们之中有些跟在许的汉室宗亲,是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的,而有一些呢,或跟袁谭联系,或跟袁尚联系,或与刘备联系,当然,这之中也有一些,是与曹操联系的。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乱。
可在这乱的本质下,却藏着一个,即利益至上!!
谁给的好处更多,那就倾向于哪边呗。
最好冀州的乱能持续更长时间,这样就能干掉更多宗族,兼并他们的财富、土地、人口,甚至是家学,到最后,真要分出胜负了,就该谈判谈判,该归顺归顺呗。
一旦此势促成了,不管是谁掌控了冀州,都不能对他们进行清算,哪怕是明面上的,谁要敢捅破这一层,那他们势必发起舆情攻势,以叫其他州郡的自危起来,继而推动着局势再变。
至于私下的试探或博弈,那就看谁更技高一筹呗,反正这些事情,在先前不知进行多少了。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会发檄文的原因。
曹操看出这些了,拖得时间越久,本属于曹氏的利益,就会被一批群体给分掉,关键是还不能在表面清算他们。
所以他要尽快行动,打破这种局势。这篇檄文就是强烈的信号,要站队趁早,不然有些事就别想了。
而在这篇檄文之前,其实曹操还有所动作。
其中之一就是下来调遣曹昂麾下驱使的史涣、李通、李整、许定等将北上,这在当时让一些人觉得这是曹操对自家长子有所忌惮了,要以此来削弱曹昂麾下的兵权。
可实际上呢?
是曹操想看曹昂能否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将其推动的军中整风及军改搞起来,此事真要叫曹昂搞起来了,那曹操在丞相这一位置就更从容了,不管是面对中枢,亦或是面对地方,都会占据很大的优势。
毕竟曹氏对军队的掌控更强了,同时使军权趋于集中了,待到荆豫徐扬四州治下搞出一定成绩,曹操就能顺势在其他州郡搞起来,而这样的军队,不仅能震慑住外敌,同样能震慑住内部,这对曹操,对曹氏,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昂凭借着此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也稳固了自己的权势与地位,这就使曹氏的传承没有任何问题了。
如此一来,曹昂在四州的推行便显得尤为关键。
“将军,对那些人的动向,真就什么都不做吗?”
太行一线,某处要隘。
兵寨之中。
张忠面露忧色,看向坐于帅椅的张燕,在犹豫了许久,这才开口询问,“毕竟他们这一动,对我黑山军而言会生很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