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下达的密令,曹昂确实感到极大压力,毕竟自己治下的事一堆,关键是接壤的江东、益州都要考虑,还有遥领的交州,伴随着在北之战的打响,这期间肯定会出现新的状况与风波。
然而压力大归大,但曹昂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因为透过此举,他看出曹操的战略意图了。
这一战打好了,谯县曹氏就开启全面整合北方的新征程,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一步,想实现取代刘氏,问鼎天下的战略那就是一个空谈。
当然这是他想的。
曹操是否有取代之念,曹昂还揣摩不透,有想法跟有念头,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些事,不是急能办到的。
不过曹昂却明白一点,凭借这次主动对汝南袁氏开战,要一举解决掉袁绍聚拢的势力,如果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将,得以在此战中立下不俗战功,则他们的地位顺势抬升下,有些事就已注定了。
甚至基于这一点,曹昂还联想到一件事。
这件事是与他息息相关的。
曹操已经升无可升了,至少在职官上是这样,但曹昂却不同,他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不过在他晋升之前,曹氏、夏侯、丁家三族的一些人必须要先晋升才行,总不能说叫作为小辈的曹昂力压着吧?
哪怕这件事,在三族内部没有想法,可在外人会怎样看?
谁又能确保不会有人拿此事去做些别的呢?
平衡各方利益,以确保内部安稳,这说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太多了。
很多事不是想想那样简单的。
曹仁、夏侯渊、夏侯惇这些人的子嗣,是有不少在曹昂身边历练,甚至有些都已崭露头角了,可问题是曹仁他们还正当年啊,不可能说就直接叫各自子嗣接替他们吧?
曹昂深知,权力的交接需循序渐进,在对应的年纪有对应的事要做,曹仁他们要做的,跟他们子嗣要做的,是不一样的。
这就跟他与曹操各揽一摊子,其实是一个道理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某有意以河南尹、济南国两地,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暂设数条输送前线供需的专线。”
曹昂是领军打过仗的,深知战时供需的重要性,更清楚粮道不能只设一处,毕竟谁也说不准这期间是否有意外发生。
万一这中间出现差池,导致输送给前线的粮草军需,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战场上,那整个战局是可能受到影响的,甚至闹不好,是会给敌人机会的。
毕竟敌人可不会等你什么都准备好了,才会对你展开对应攻势的。
牵扯到双方势力的大决战,这比拼的不止是双方战争潜力,更是在比拼动员能力,组织协调,有了这些作为前提,才是更深层次的战略层面。
倘若前面这些都做不好,那战略再高明也不过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