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的很多事,不是只看表面那样简单,藏在看不到地方的,往往是最为复杂的。
这些事情,本该是曹操他们传授的。
可眼下,这些兄弟,都在曹昂身边历练。
曹昂可以不传授他们这些,那么与之相对的,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就必须要接受一些人无法适应的现实。
所以有些事宜早不宜迟。
他们可以听不懂,但却不能不知晓。
“因为先前的种种,孙伯符对周公瑾是有恼怒,可对其的担子却又增加不少。”曹昂沉吟刹那,这才开口道。
“眼下江东内部的态势,形成了孙伯符主抓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北部的格局,而在豫章郡,会稽郡南部,借着一个进剿山越的由头,使周瑜在这片区域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公子这样说,是没错的。”
贾诩点点头,对曹昂所讲是认可的,“如果诩没有猜错的话,孙伯符是想要借助这种态势,为后续与我军爆发大战在做准备。”
“公子跟孙伯符一战是无法避免的,正如明公跟袁本初之战必须分出胜负,这是相同的道理。”
“不过跟汝南袁氏比起来,富春孙氏的底蕴终究是差很多,这点,公子看的很透彻,孙伯符同样看的很透彻。”
“所以孙伯符想以豫章郡作为主战场。”
接着贾诩的话,曹昂伸手指着眼前舆图,“随着我军合围江东的态势愈发稳固,尤其是除荆州水军外的扬徐两州水军,在过去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扩,这就使得孙伯符生出极强的危机感。”
“如何破局,恐是孙伯符想的最多的。”
“在此等态势下,豫章郡的重要性就愈发突显了,跟我军交战,唯一获胜的可能,就是不沿着我军的节奏打,如果不按这一策略来,那不管孙伯符如何努力,都无法拉开这增大的差距。”
讲到这里,曹昂停了下来。
目光死死盯着舆图。
原本事态不是这样发展的,但随着史阿、李整、许定、李通等将被曹操一纸调令给调往别处,这使得一批将校跟着调动,不调不成啊,这空缺出来的位置都是很关键的。
这就是取舍。
曹操这样做,是为叫曹昂更好的在麾下推动军改,这样在麾下见到成效了,曹操就能顺势增扩了。
曹昂知道其父是怎样想的,所以在这件事上他必须要支持,不然军改在自己麾下就可能出差池。
而偏偏军改一事,还不能出现差池。
真要出现了,这是会影响整体布局的。
而在这等大背景下,最先受此影响的就是豫章郡,在这里,原本是有魏延、徐盛两部的,他们互为犄角之势,以此对抗周瑜、孙贲所部。
但随着许定从九江将军调离,曹昂遂将徐盛迁为九江将军,这样一来在豫章郡前沿,就只剩下了魏延一部,尽管在此期间,有一些将校调到了魏延麾下,可魏延面对的是周瑜跟孙贲啊,更别提他们各自麾下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校,这压力可想而知。
哪怕魏延从未叫过苦,可魏延承受多大压力,曹昂是心知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