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没有看错人啊。
曹昂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种模式是好,可随之而来的,就是会出现各种新的状况。
“这就需要子扬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监察队伍。”
想到这里,曹昂保持笑意道:“这个监察队伍,子扬要做到绝对掌控,在此期间,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拉拢腐化。”
“与此同时,子扬还需构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人才队伍,在日常的管理,水利勘探,阶段性查验,不定期查验下,确保要构成的水利诸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
刘晔沉默了,这件事可不是轻易能办到的。
“某可以给子扬提个建议。”
见刘晔如此,曹昂伸手道:“牵扯到这两个队伍建设,子扬可去找找孔明,或许从他那里,子扬能找寻到答案。”
嗯?
一听这话,刘晔不由生疑。
找诸葛亮,就能解决此事?
对诸葛亮,刘晔了解不多,只知其是诸葛瑾的弟弟,娶了黄氏女为妻,但是透过自家公子所讲,刘晔发现自家公子对诸葛亮很看重。
‘军屯学,不应只培养军工方面的人才,还应培养别的方面的人才。’看着刘晔流露出的表情,曹昂没有再说别的,而是在心底暗暗思量。
‘想推动普及教育,就必须要扶持与之紧密相连的新兴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住来自其他群体的算计。’
‘一个军工方面的新兴群体,这未免是有些单薄的,但要是加上一个水利方面的新兴群体,那就不一样了。’
有想促成的事要做,曹昂觉得刘晔见过诸葛亮后,即便知晓军屯学暗藏的深意,那也不会轻易暴露的。
只要刘晔愿意通过军屯学,来培育水利方面的人才,并在后续的整饬与建设期间,将其中的翘楚提拔起来,那么这一根基就算牢靠了。
按着曹昂所想,今后做官的,不该局限于内政方面,像教育,水利,军工这些层面,也都该囊括到为官之中,不过他们之间要有明确的界限,当做官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个细化的,这对于曹氏而言,就不会受限于一些所谓风气影响了!!
文官群体喜欢抱团是吧?
好啊。
那曹昂就从源头去解决,通过职权划分给他们拆分开,这样即便是有抱团,那造成的影响也会被有效遏制。
曹昂深信只要刘晔能领悟这层深意,并且真正的去付诸实践,那么未来的官场格局必将会焕然一新。
如此一来曹氏的根基会愈发稳固,而在曹氏问鼎的天下,各领域人才辈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汉室遭遇的问题,到了曹氏这里就不再是主要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