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宝船真是够奇怪的,怎会有如此多舱室啊。”
“是啊,这跟先前的船,似乎有很大不同。”
“还有这……”
聚在曹昂身边的曹植、曹冲、曹震等人,看到被拆开的宝船模型,无不是露出惊奇的神色说了起来,而这也引起娄圭、袁涣等一行人的注意。
牵扯到龙骨铺设、水密舱等造船技术,其实知晓的人是极少的,故而在瞧见与知晓的有很大不同,这一个个的心底惊奇之余,也生出了别的思绪。
这恰是曹昂所想看到的。
随他一起南下江陵的,无疑都是最值得信赖的,眼下第一艘宝船建造起来了,曹昂觉得有必要叫麾下一些群体知晓。
看着眼前众人所提种种,曹昂没有喧宾夺主,而是笑着对曹政说,让其来给众人答疑解惑。
而当看到不少人聚在曹政身边,讲述着心中的各种疑惑,曹政以平和态度进行答疑,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自信,曹昂露出欣慰的表情,他这位堂兄也今非昔比了,这对他而言,对曹氏而言都是好的。
其实将至关重要的军器局和船舶司交到曹政手里,这就关乎到今后的两项布局,一个是从陆上横扫一应强敌,一个是从海上开疆扩土,今后问鼎天下的曹氏,能在上述两方面有卓越建树的话,那有一份功劳是必属于曹政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抢夺与抨击的,这也是曹昂给曹政的。
说起来船舶司打造的第一艘宝船,距离曹昂心中的目标还很远,这就是沙船,一种广泛运用于沿海地带的海船,并不适用于远洋航行。
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造船技术的提升是有规律的,不是说有了一些新颖技术,就能造出世上最强海船出来,人才梯队构建不起来,产业体系完善不起来,这都是空中楼阁,稍稍有些变动就垮掉了。
针对于造船业的发展与进取,曹昂是有足够的耐心与时间去等待的,还把一些类型的海船搞出来,等到解决了江东,控制住更多沿海地带,那么与之相对的,各类型的海船就能逐步鼓捣起来了,现在仍是一个不断夯筑根基的过程。
或许五年,或许十年,或许更久一些,适用于远洋航行的各类型海船,就能像下饺子一样不断下来,待到那个时候,组建起一支或多支远洋舰队向北,向南持续探索,有些事就能跟着改变了。
……
视察完了江陵造船厂,曹昂就去了位处江陵腹地的军工产业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器局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先后筹设起二十几处军工产业区,它们无一例外都坐落于军屯范围内,这些产业区是有对应工坊的,以此打造曹军所需各类军械甲胄器械等。
“位处江陵的造甲坊,在将水力锻造运用到锻甲上,这使得定型量产的明光铠、锁子甲、鱼鳞甲、长身甲等产量有较大提升。”
在一处工坊内,曹政走在最前面,向曹昂一行介绍着,“自从去岁开始,军器局所辖锻甲造甲等处,就在有意减少两当铠等甲,而集中其中经验丰富的甲匠,带领着一批批有天赋的学徒,筹建起上述提及的诸甲工坊。”
可惜棉花没有传到中原地带!!
听到曹政所讲种种,曹昂眉头微蹙起来,在这一时期下,位处在边陲地带,是有小规模种植棉花的,但是这些品类的棉花,普遍产量是不高的,如果能有高产棉花,不止能解决过冬御寒之事,还能让棉甲提前问世!!
跟其他甲胄比起来,棉甲制造相对简单,或许防护存有问题,但却可以进行套甲,关键是能解决御寒,这对军队的战力提升,是有着显着成效的。
这片土地幅员辽阔,故而处在冷兵器时代下,对于甲胄的需求是极大的,不同地域,是需要不同甲胄的,不可能说有一类甲胄,就能够满足在不同地势地形下,所发动的对应战争了。
像征服草原各部,就需要多兵种配合,其中就需要具装骑兵,可是这类骑兵所需甲胄,还是有不小区别的。
曹昂不想打无准备之战,所以针对曹军所列装各式军械、甲胄、弓弩、器械等,必须要趁着与各路诸侯交战下,尽快的都鼓捣出来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压力下,持续不断地提升产量与加快列装,以此促成曹军朝专业化、正规化迈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