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双眼微眯,盯着诸葛亮道。
诸葛亮沉默。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诸葛亮的心底仍无最终答案,毕竟其在曹昂麾下驱使,那纯粹是一个意外。
只是这个意外,对诸葛亮的影响太大,以至其人生轨迹已有偏移,而与诸葛亮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很多。
庞统、徐庶、司马懿……
“曹昂曹子修,曹操生出了个好儿子,丁氏教养出一位好嫡长,呵呵,在这方面余不如丁氏啊。”
听着吴氏讲的话,诸葛亮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听闻汝适才之意,今岁曹操与袁绍一战,曹操或许能重创袁绍,但却不能倾覆掉汝南袁氏?”
“就晚辈所知情况,恐是这样的。”
诸葛亮想了想,低首回道:“汝南袁氏在河北根基固然动摇,且因去岁一战使内外局势皆变,然袁绍雄踞河北之地终久,更别提被袁绍横扫诸侯众多,特别是公孙瓒之败,让袁绍在河北,乃至天下威望不低。”
“今岁曹袁之战或有定局,但曹袁之争尚未到定局,如果袁绍意识到接连受挫的根源,恐曹袁之争尚会持续许久。”
“讲的挺是中肯。”
吴氏颇为意外的看向诸葛亮,“那汝可曾想过一点?”
诸葛亮眉头微蹙,他似猜到了吴氏想要讲的。
“汝南袁氏真若被谯县曹氏倾覆掉,那这天下又当何去何从呢?”吴氏向前探探身,盯着诸葛亮道。
诸葛亮沉默了。
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最坏的结果他其实也曾想过,汉室虽在,可此前经历了那么多,特别是袁术僭越称帝,固然说此举遭到了天下抨击,但是一些心思与想法,其实也在无形中传播开来。
如果没有董卓祸乱雒阳,没有十八路诸侯讨董,没有诸侯并起相争,没有……或许汉室还有中兴的可能,可是这世上哪儿有那么多如果啊。
也是联想到了这些,让诸葛亮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道身影。
曹昂!!
尽管诸葛亮不愿承认一点,他已受到曹昂太多的影响,可事实就是这样的,而曹昂所影响到的可不止诸葛亮一人。
今下这个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受到了影响。
很多人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偏转。
“叔弼在襄阳还好吗?”
见诸葛亮沉默不言,吴氏开口道。
“翊公子在荆很好。”
诸葛亮收敛心神,对吴氏微微低首道:“长公子未曾苛待过,翊公子跟彰公子相处的听后,在晚辈尚未离开荆南时,据晚辈所知,翊公子随彰公子他们一道去建平郡了,前去李典麾下历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想到这虎儿能与外人相处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