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他不幸战死沙场,属于曹氏的这份基业,肯定要有能扛起一切的继承人接管的,以确保他打拼的这份基业能延续下去。
对曹昂的种种,曹操是满意的,是骄傲的。
尽管在人前他很少提及,但心里却非常满意。
不过在曹操看来,曹氏基业不能光有一位继承人,在军中,也必须有一批后起之秀才行,以此帮衬着他的嫡长掌控大局。
就像他的身边,有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曹纯这帮绝对忠于他,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处境,都绝不会背叛他的两族武将。
在曹昂的身边也必须要有。
别看在过去啊,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子弟都聚到曹昂身边了,但在曹操的内心深处,这帮子侄的份量还是太轻了,这不是曹操轻视他们,实则是觉得他们还太年轻,恐无法担起什么大任。
但是这次跟袁绍交锋对战,曹休、曹真、夏侯尚他们的出色表现,让曹操的这种想法改变了。
这是意义非凡的!!
“眼下还不是时候,仗有你们打的时候。”
在此等态势下,曹操笑着说道:“莫要急于这一时,呵呵~”
听到曹操所讲之言,郭嘉忍不住暗松口气。
他是真怕自家主公,因为今下所取战果,就忽略了先前定下的战略。
而有这种反应的不止郭嘉一人,董昭、荀攸、毛玠他们也是如此。
在官渡一带持续对峙下,于正面战场上,曹军始终是落于下风的,没办法,袁绍统领的军队太多了。
哪怕在此之前,曹操先后夺取江淮,徐州等地,曹昂以南阳郡开辟荆北之地,这使曹操麾下能调动的精锐增多,这其中还先后兼并了袁术麾下的部分精锐,陈王宠麾下的精锐之师,吕布麾下的部分精锐,使得曹操能驱使的精锐规模增多。
但是吧,也是在这前后,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开始削减麾下青州兵比例,这也使曹操麾下经历一次大调整。
而另一方面,曹操是兼并不少精锐,但彼此间的派系太多,出身不一,这也导致他们彼此间是有防备,是有隔阂的。
与袁绍的这场大战下,固然说让曹操在多数时期处在下风,可也凭借着一系列的战事与厮杀,各部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在不断地增强。
战争是有种种不好,但也有种种好处。
比如,趁势解决掉一批不可控的群体,那些未能完全归心的中低层将校及将士,要么在厮杀下被杀,要么被俘。
这看似是一种损失,实则却是一种提升。
比如,让麾下先后接受的一批降将,在战争下脱颖而出,与曹氏更紧密的捆绑起来,这对曹操麾下的提升是格外显着的。
如张绣、徐晃、张辽、高顺这帮将校,那都凭借所遇战事,以傲人战绩树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随着地盘不断增扩,一个突出问题摆在曹操面前,即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太少了。
夏侯惇去了徐州,曹仁去了河南尹,夏侯渊去了河内郡……除此以外,还有最初派到曹昂麾下的一批武将,这弄到最后啊,曹操手底下可以驱使的将校反倒捉襟见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