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昂就在想。”
在道道注视下,曹昂保持笑意道:“能否叫诸公诸君出面,去跟襄阳的名士大儒谈谈心,顺带讲明征南将军府想在襄阳创办凤雏学院的想法?”
“关于凤雏学院的种种,一并参照在宛的卧龙书院,越是在这乱世下,就越不能放松兴教。”
“公子大义!”
刘巴一行无不作揖拜道。
“诸公诸君,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曹昂见状忙摆手道:“毕竟在荆的名士大儒众多,其各自门下子弟也不少,这有进修古文经学的,还有进修新文经学的,此外还有别的,想要将他们凝聚到一起,昂想想都觉得头疼。”
“公子既信任我等,那我等定全力以赴!”
刘巴听后,立时就表态道。
其实在这一时期,学问是极其昂贵的,别看汉末人口那么多,可真正识文断字的却只占少数。
而这一少数群体,名门望族就占了众多,关键是他们还有细分了各个阶层,门户之见格外严重。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这是极其不好的事,这等于说是把命脉交到这少数派手中了,可偏偏汉室的构架还不太好。
一个二重君主制体系,一个庄园经济,使得汉室中枢对于地方的掌控力是持续削减的,不然也不会有今下这种乱象。
曹昂想打破这种格局,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所以必须要有完整计划才行。
趁着现在乱世动荡,与各路诸侯争霸期间,先去改变一部分,这期间或许会出问题,但只要手里有兵,有粮,那都是能解决的,这也是曹昂为何要紧抓军队,军屯,军工的原因所在。
等到改变一些后,天下被一统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就可以顺势推动起来。
曹昂在南阳建立卧龙书院,使得一批名士大儒聚拢起来,这就相当于建立起一个学术中心,而与之配套的,是各地郡学,县学,以此叫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进修中。
同样的道理,在襄阳建立凤雏学院,也是要这样搞。
先把思想理顺清楚,再顺带增加地方教育底蕴,或许在今下无法见到成效,可五年后,十年后呢?
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发展,不是短期内就能促成的,曹昂要做到一点,即不断向前,勇于攀登的思潮,而非固步自封,愚昧教化的思潮,毕竟在这片土地之外,还是有广阔天地的,或许今下的时期,神州无法大规模对外开拓,可这不代表今后不行啊,曹昂要构建全新的疆域体系,文明体系,以让神州不再经历那些凄惨。
……
求五星好评,求打赏,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