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诚的脑海中像是过电影般,飞速对比着两者的技术参数,这些他在末世前早就关注过。
早期服役的运-20A“鲲鹏”,只能说是初始形态。
它装备的是四台从老毛子那里引进的d-30Kp-2发动机,那玩意的技术底子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涵道比只有可怜的2。4,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古董。
单台推力仅仅12。5吨,四台加起来才50吨。
因为心脏不够强劲的缘故,导致运-20A的最大起飞重量被限制在了190吨左右,有些“小马拉大车”的窘迫。
而且这款老发动机的高原性能衰减的厉害,在海拔5000米的地域,载重能力直接掉三成,运载50吨重的物资已经是它的极限,最大航程也就7800公里左右,难以满足洲际战略投送的需求。
说句实话,它只能算是一个解决了有无问题的过渡型号,离设计指标还有很大差距。
而且d-30Kp-2的寿命周期相对较短,维护保障压力不小。
但是眼前的运-20b,它换装了自主研制的wS-20发动机。
wS-20是共和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历经数十年磨砺,终于结出的硕果。
一款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的,大涵道比高性能涡扇发动机。
单台推力跃升到了16吨,总推力达到了64吨。
这个推重比,甚至比霉菌的c-17“环球霸王III”还高出了0。01。
因为wS-20的涵道比飙升到了8,燃油效率大大提高,油耗比d-30Kp-2直接降低了30%,高原性能衰减被严格控制在了15%以内。
最重要的是,它的设计寿命超过6000小时,足足是d-30Kp-2的两倍,极大的降低了全寿命周期的维护成本,提升了出勤率。
拥有了wS-20这颗强劲心脏的运-20b,才算是真正释放了全部潜能,达到了最初的设计指标。
现在的它,最大起飞重量跃升至220吨,最大载重达到66吨,最大航程超过公里。
如此一来,运-20b可以在运载一辆全重超过55吨的ZtZ-99A主战坦克的同时,利用剩余的空间,再塞进去一辆猛士装甲突击车。
运20A和运20b在外形上最直观的差别,就在于发动机短舱。
使用的d-30Kp-2发动机的运-20A,短舱细长,像个瘦高的长颈酒瓶子。
wS-20的尺寸要大得多,直径更粗,就像一个敦实厚重的大酒桶。
陆诚望着屏幕上,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最高成就之一的钢铁巨鸟,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痴汉般的笑容。
他在心中默默呼唤起来:“系统,系统,你看见了吗?当初问你运-20能不能降落,你死活不干,还警告我不准动歪脑筋。”
“现在呢?哈哈哈哈,我自己直接搞到了两架最新进的,完全体的运-20b。嘿嘿嘿嘿,这下你没话说了吧?”
想到自己终于在某方面压过了这个一直有些高冷的系统一筹,陆诚兴奋的难以自抑。
然而,就在他得意之时,系统的电子音,在他的脑海深处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