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才干但出身山东六国的中下层官吏,不堪其扰,或辞官,或被罢免,咸阳官场一片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他们甚至将手伸向了象征着嬴政“求贤若渴”政策的鬼谷学苑。
嬴桀、嬴成等人指使亲信,在学苑外散布流言,污蔑六国士子“心怀故国”、“刺探机密”、“蛊惑人心”,甚至鼓噪一些不明真相的秦人子弟去学苑闹事,要求驱逐“外国奸细”。
若非秦臻早有防备,加强了学苑守卫,并严令六国士子不得外出,恐怕早已发生冲突。
学苑内,来自各国的年轻士子们面色悲愤,紧握书卷,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咸阳城弥漫的恶意。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竟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由萧何一手治理、已初见成效的上谷十一县。
嬴肃等人认为上谷屯田成效卓着,粮草丰盈,如此膏腴之地,岂能由萧何这个束发少年长期把持?
他们密谋上书,言萧何年少,难当重任,且其出身不明,要求嬴政将萧何调离,换上“可靠”的宗室子弟或亲信去接管,以便他们从中渔利。
此议若成,不仅会毁掉萧何苦心经营的东出粮仓,更会直接打击嬴政倚重的寒门人才梯队。
在这一切疯狂行径达到顶峰时,嬴肃集团炮制了他们的“杰作”,《逐客书》。
深夜,嬴肃府邸的密室再次灯火通明。
这一次,他们不再满足于零星的攻讦,而是欲彻底扭转乾坤。
这篇由嬴肃授意、嬴成执笔、嬴桀等人联署的奏疏,乃集合了所有人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将一切能想到的罪名罗织其上,洋洋洒洒数百言。
字字诛心,句句泣血。
其核心论点,完全承袭了他们在嬴傒面前反复鼓噪的陈词滥调,并将其极端化、妖魔化。
大肆渲染昔日穰侯魏冉、应侯范雎等外客专权时对宗室的排挤打压,强调“外客掌权,宗室必衰”的“历史规律”。
将当前咸阳的混乱完全归咎于外客,指责外客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要津,侵蚀大秦国本,心怀异志,暗通故国,排斥忠良,阻塞贤路。
声称外客已成大秦肌体上的“毒瘤”。
更是危言耸听地宣称,长此以往,嬴氏宗庙将倾,大秦江山将改姓易主,沦为外客与楚人之傀儡。
强烈要求秦王嬴政“廓清朝堂,清本正源”。
奏请立即罢黜所有非秦籍的官员;
驱逐所有在咸阳及关中地区的六国士子、商贾;
重要官职,尤其是军权、财权、监察权及郡县长官,必须由“与国同休”的嬴氏宗室或“纯正老秦人”担任。
奏疏结尾,以极其激烈的语气写道:“外客不去,国无宁日。宗室不兴,社稷将倾。昔有范雎之害,今有郑国之奸,唯尽逐外客,独尊老秦,方保大秦江山永固,嬴氏血脉长存。”
这份充满偏狭、狂悖与煽动性的《逐客书》,以宗室数十名官员联名,以最庄重的方式,呈递至章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