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流寇进村,就和现在的大洪水一样,明明有人提前通知,还是有许多人舍不得这个丢不下那个,最后白白拖累一大家子丢了性命。
穷怕了的人丢不下一只鸡,不缺那口的也舍不得落下自己的心血,这种事情没办法说出个好坏来,只能说个人选择,个人承担后果。
爹尽了人事,已经对得起所有人了。
“你找竹林做什么?”孙村长一愣,下意识问道。
“趁着时间还短,你们最好抓紧去河里捞捞,甭管能不能捞到,都得试试,不然三五日后,河里是个啥场景,不用我多说你们也该清楚。”赵二田把麻绳扛到肩上,随手抄起一把刀,语态十分平静。
但这话落在柳河村的人耳中,却是震得他们面色发白。
被淹死的人在河里泡的时间越长,等浮上来时,尸体就会涨大好几圈,干瘦的汉子都会变成一个“胖子”。
此时去捞尸,尸体还是正常的,若放任不管,时间越长,尸体就会像发面馒头一样泡发肿胀,形成巨人观。
试想一下,如若有一天,你在水里看见自己的爹娘儿女被泡的辨不出五官,那是场景是个人都承受不住,会成为伴随你一生的阴影。
现在去捞,起码还有个人样,能早些让他们入土为安。
“老竹林在那边,我带你去。”孙老汉最先反应过来,他抹了把泪,跌跌撞撞站起身。
和村里好些舍不得分家的老汉不同,他早早就给几个儿子分了家,让他们出去单过,想的就是孩子大了,娶了婆娘生了儿女,兄弟间倒是没啥计较,但儿媳们却会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嘴干仗,日子一长,再好的感情都撑不住这么消磨。
远香近臭,把家分均些,各过各的日子,没准处起来还会亲厚几分。
事实也是这样,分了家,媳妇们不吵嘴了,没本事的留在村里种田,有本事的去外头寻活路,他们老两口自己种几亩田,年年都有几分余粮,平日里帮村里的儿子们带娃子,私下还能贴补帮衬在外头讨生活的老幺一家。
十根手指长短不一,手心手背薄厚不同,但他孙老汉就是做到了大家庭和睦,儿孙孝顺,村里人谁不说他一句人老没颠,越活越清醒?
原本一切都好好的,可一场洪水,老大家只活下来一个大孙女,还是因为她当晚歇在老宅,这才逃过一劫。
老二一家子全逃过了,但老三家两个儿子却没了,算上老大家的明小子,他一晚上就死了三个孙子。韣??????ノ亅丶讠兑棢:?????。??????S。???z
孙老汉后悔得心肝发苦,为啥要分家啊?要是没分家,所有孩子都住在一起,儿子孙子就不会出事。
还有府城里的老四一家,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他咽下满肚子苦楚,猜到赵家老二是要砍竹子做筏子。
村里被淹,心里再如何担心,眼下也去不了府城,只能先紧着这头,看能不能把老大一家和另外两个孙子捞起来。
总不能真让他们沉在河里,发胀,变臭……他没办法想象那个场景,他也接受不了那样场景。
孙村长也反应了过来,不但得捞尸体,还得捞家当,这会儿泡的是洪水,日后泡的那可就是尸水了。当下能
捞一些就捞一些,
就算是条棉被也好,
淌淌水洗干净晾干还能用。
不然等日后洪水褪去,就算从淤泥河浆里翻到啥,也不敢再往身上套。
想到此,他忙招呼柳河村的村民去帮忙:“去,帮忙扎竹筏子,能扎多少扎多少!假如河里还有活着的呢?没准呢,抱着木头门板啥的飘着,就等咱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