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棉花等等农作物也被陆续收摘完毕。
很早之前,县里对于棉花就有了安排。
摘完后做过简单的处理,就拉去纺织厂纺成棉布棉线,羽绒服等衣物的制作正式提上日程。
甜菜的情况也差不多,收获后就被送到制糖坊里制糖用。
县里目前还是以吃方仙儿的白糖为主,这些甜菜制的糖浆可以运到外面售卖。
再就是眠崇那边种植的板栗,也为两县百姓
们的餐桌增添了不少新鲜滋味。
糖炒栗子、板栗饼、板栗鸡……板栗能吃的花样可真不少。
糖炒栗子近来成了县里最受欢迎的小食。
只要在路边小馆打包一份,捧着纸袋就能边走边吃。从早到晚,学习中途吃一颗,做活间隙来一颗,茶余饭后剥一颗,什么时候吃都很适合。
要说这栗子有哪里不好,那就是剥壳有些麻烦。
不过,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这居然算个优点。
栗子连剥壳带吃能折腾很久,很长一段时间手里都能有个吃食捏着,偶尔盘玩两下,心里那叫一个充实。
当然,自然也有不爱剥壳的人。
觉得剥栗子麻烦但又想吃,就可以选择在福利铺买到一种剥栗子的小工具,对于栗子爱好者来说性价比很高。
这种工具是一个带可按压柄把手的夹子。
夹头像是一个小铁笼,大小正好能把栗子包住。把栗子放进去轻轻一捏夹柄,壳就裂开了,不会伤到里面的栗子肉,拿出来就能畅享栗子的美味。
说来奇妙,这件小工具还不是盛珺提的点子,而是城里一位爱吃栗子学习又好的小娘自己灵机一动造出来的。
盛珺得知后十分感慨。
只能说吃货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文化的吃货就更能耐了。
栗子连带一系列食谱很快被送出城外,送入之前那批在各地酒楼就职的厨子们手中。
糖炒栗子等食物也开始出现在各地,眠崇的板栗因此在周边小小扬名了一把。
说到厨子。
之前培育的那批厨子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如今已能陆续传回一些有用的情报。
荷花觉得很有成就感,对于厨子的培养工作也更加上心。
厨子们不仅需要培训厨艺,还要做一些间谍工作相关的训练。
有了这一系列正规的培训流程,就是一个正式的机构了,应该取个响亮的名头。
荷花在参考过盛珺的意见后,将这个特殊的厨师学堂起名为“兴东方”。